题目内容

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交会对接成功。从电视转播画面上来看,天宫二号的对接部缓缓滑向神舟十一号并最终停止,意味着二者已经形成组合体共同飞行。整个对接过程看似缓慢、平静,而实际上这两个8吨多的“大家伙”是在距离地面393千米的圆形轨道上以每秒7.9千米左右的速度在飞行。以上材料说明

A. 运动应当在它的对立面即静止中找到自己的尺度
B. 机械运动是物质的唯一运动形式
C. 静止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 绝对静止只能是暂时的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在人类文明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社会需求与时间测量的精度是密不可分的。人们最早选定的时间标准是以地球对太阳公转与自转为基础的,它规定一个平太阳日的86400分之一为1秒,即天文秒。后来发现,地球自转速率并不均匀,它的精确程度约3年差1秒。经过长期观测修改后产生了运行更均匀的历书时,其精确度是30年差1秒。随着科技的发展,原子钟的发明使得精准计时更进一步。1967年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新的原子秒的定义:“秒是以铠-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以上事例说明

A. 时间是一切运动的观念载体
B. 时间离不开物质运动
C. 时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相对的
D. 运动的时间特性依赖于人的时间知觉

古人从日光中意识到,“辉光所烛,万里同畧”。然而同是时间,有人感觉它如年轮,一圈圈积累成参天大树,也有人感觉它如流沙,飞流不止无可奈何。时间观不同,意义感就大不相同。同样的时间却可能有着不同的时间观,这是因为

A. 时间的客观性是相对的
B. 时间是意识和观念的产物
C. 人无法认识时间的无限性
D. 人对时间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A. “绝对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
B. 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C. “一切事物的贮藏所”
D.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确保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自己应该为国家担负的责任。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从一些学报上获悉,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籽西瓜等都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生产中。于是,袁隆平试图跳出传统思维,开始进行水稻有性杂交试验。经过10年的艰苦探索和研究,1974年,以袁隆平为首的专家育成三系杂交水稻,随后又相继育成两系杂交水稻、超级杂交水稻。这些成果在世界上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并且有着“东方魔稻”的美誉。以上材料说明

A. 自然规律要依靠人的活动才能存在和发挥作用
B. 不断否定现有理论是一切科学研究成功的前提
C. 科学文化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D. 人能够通过自觉活动去认识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