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背景资料】 某建设工程,主体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维护墙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工程面积12000m2,在建设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发现混凝土框架柱在拆模之后,柱表面局部有石子裸露.经现场混凝土强度检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没有达到设计要求。 事件二:某层的混凝土空心砌块墙在施工完之后,局部出现了裂缝。 事件三:施工过程中,塔式起重机起吊混凝土砌块时,一侧钢丝绳脱落,造成混凝土砌块散落,造成了下面指挥起吊的1人员死亡。塔吊起吊前,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向专职安全员口头交代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要求。 【问题】 1.事件一中,混凝土表面石子裸露的原因是什么? 2.事件一中的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怎么处理? 3.事件二中墙体出现裂缝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裂缝的产生? 4.事件三中,塔式起重机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存在的问题。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背景资料】 某大型建设工程,建筑面积27655m2,地下2层,地上8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采用筏彤基础,底板厚度为150c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几个事件: 事件一:底板工程在夏季,为控制底板中裂缝的产生,拌制水泥时采用了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且在混凝土中加入了缓凝剂,混凝土浇筑24小时后,施工单位对其采取了覆盖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为14D。 事件二:工程施工到顶层时,施工单位搭设的脚手架达到了设计高度,为抢施工进度,施工单位在未对脚手架进行检查和验收的情况下擅自违规使用,导致脚手架发生了倒塌,造成施工作业人员5人死亡,3人重伤。 【问题】 1.事件一中,底板混凝土的覆盖浇水养护时间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2.事件一中,对于底板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3.事件二中,该工程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起事故属于哪一类安全事故等级? 4.事件二中,对于脚手架一般在什么阶段需要进行检查和验收?

【背景资料】
某市一公共建筑工程.建筑面积】9168m2,框架结构,地上6层,地下1层。由市第三建筑公司施工总承包.2011午5月8日开工,2012年6月30日竣工。
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地下室外壁防水混凝土施工缝有多处出现渗漏水。
事件二:屋面卷材防水层多处起鼓。
【问题】
1.试述事件一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2.试述事件二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上市公司甲公司系ABC会计师事务所的常年审计客户。在对甲公司2013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中,ABC会计师事务所遇到下列与职业道德相关的事项,请逐项指出ABC会计师事务所及甲公司审计项目组成员是否违反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并简要说明理由。 (1)审计项目组成员A注册会计师与甲公司董事同为古董爱好者,经其介绍,A注册会计师从其他古董收藏者手中购得一件难得的彩陶马; (2)审计业务约定书约定,甲公司如融资成功.将另行奖励ABC会计师事务所,奖励金额按发行股票融资额的0.1%计算; (3)2013年3月1日,ABC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为甲公司编制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该表经甲公司财务总监签署后报出。 (4)审计项目组成员在审计过程中就会计调整分录的建议与甲公司管理层进行沟通和讨论。 (5)经甲公司总经理批准,审计项目组成员可以按成本价购买甲公司的产品,但每人限购1000元。

甲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公司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会计政策是按单项存货、按年计提跌价准备。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下列资产出现减值迹象,为此,甲公司进行了减值测试,并做出了相关的会计处理。
(1)A产品库存500台,单位成本为4.5万元,A产品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4.5万元。甲公司已经与长期客户某企业签订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约定在2011年2月10日向该企业销售A产品300台,合同价格为每台4.8万元。向长期客户销售的A产品平均运杂费等销售税费为每台0.3万元;向其他客户销售的A产品平均运杂费等销售税费为每台0.4万元。A产品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为10万元。
甲公司的会计人员在确定A产品是否发生跌价时认为:
签订合同部分300台:
可变现净值=300×(4.8-0.3)=1350(万元),成本一300×4.5=1350(万元)
未签订合同部分200台:
可变现净值=200×(4.5-0.4)=820(万元),成本=200×4.5=900(万元)
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总额=1350+820=2170(万元),总成本=1350+900=2250(万元),
因此,对A产品应该计提跌价准备的金额=2250-2170-10=7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70
贷:存货跌价准备70
(2)2010年末甲公司持有一项专利权的账面余额为450万元,累计摊销100万元,在上期末已计提减值准备50万元。该专利权是甲公司从国外购入的、专门用于生产节能电冰箱的技术。
2010年12月31日,专利权的市场价格为400万元,预计专利权使用及处置过程中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450万元,甲公司的会计人员认为专利权的可收回金额450万元超过其账面价值300万元,没有发生减值,因此转回了原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50
贷:资产减值损失50
(3)甲公司2010年3月10日购买B公司发行的股票300万股,成交价为每股14.7元,另付交易费用90万元,占B公司表决权5%,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2010年6月30日,该股票每股市价为13元。甲公司预计股票价格下跌是暂时的;2010年12月31日B公司因违反相关证券法规,受到证券监管部门查处,受此影响,B公司股票的价格发生严重的下跌,并且该下跌估计会持续很长时间,2010年12月31日收盘价格为每股市价6元。
甲公司的会计人员处理如下:
借:资本公积21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公允价值变动2100
(4)甲公司2009年12月31日,以银行存款4500万元从二级市场购入南方公司80%的有表决权股份,能控制南方公司。当日,南方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均为5000万元,甲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确认的商誉为500万元。2010年12月31日,南方公司可辨认净资产按照购买日的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账面价值为13000万元。甲公司估计包括商誉在内的南方公司的可收回金额为13125万元。
甲公司的会计人员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商誉减值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500
贷:商誉减值准备500
(5)甲公司拥有总部资产(为一栋办公楼)和两条独立生产线(A、B两条生产线),被认定为两个资产组。2010年末总部资产和两条独立生产线的账面价值分别为400万元、400万元、600万元。两条生产线的使用寿命分别为5年、10年。由于两条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同类产品更为价廉物美,从而导致产品滞销,开工严重不足,产能大大过剩,导致两条生产线出现减值迹象并于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在减值测试过程中,该栋办公楼的账面价值可以在合理和一致的基础上分摊至各资产组,其分摊标准是以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剩余使用寿命加权平均计算的账面价值作为分摊依据。经减值测试计算确定的两个资产组(A、B两条生产线)的可收回金额分别为460万元、600万元。甲公司会计人员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34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总部资产(办公楼)108
一A生产线32
一B生产线200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逐项分析、判断甲公司上述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分别注明业务的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编制有关调整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