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迫切要求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途径是()。
A.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
B. 协调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
C. 发展公益性事业,建立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体系
D. 调动社会力量
查看答案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
A.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B.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C. 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的反映
D.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 维护祖国统一
C. 反对民族分裂
D.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多民族共同繁荣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
A.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C.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D.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发展模式
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然而,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
A. 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
B. 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
C. 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D. 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