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面一段对话,是记者为采访一位农村劳模而设计的,请从角色原则角度分析其中词语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记者:老大爷,我想采访您一下,可以吗?
大爷:欢迎光临指导!
记者:我想请您谈谈对新农村的看法。
大爷:我没有什么文化,说话措辞不当还请海涵!
记者:您在这里生活了多少年?
大爷:我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热土上!
记者:大爷,您每天都做什么呢?
大爷:我一直从事田间劳动,每天睡半夜起五更地劳作。
记者:大爷您真是辛苦啊!
大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奉献自己,不觉辛苦只觉甜。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福建漳州警察局热心为民办事,当地人传顺口溜赞扬:“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110。”请根据词语锤炼的目的说明这句顺口溜的词语使用特点。

先阅读案例,然后回答问题:这个案例中,孔子的言谈符合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中的哪一条呢?请具体分析。
子夏的性格和子路很相似,也是一位勇猛的斗士。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几年中,他一直是孔子的护士。但他这个人又是个有名的小气鬼。有一天,孔子和弟子们外出,天要下雨,可都没有带雨伞,正好路过子夏的家。子路提议说:“咱们到子夏家借把雨伞吧!”孔子连忙拦住子路,说:“不要去,不要去。子夏这个人我了解,他十分护财,他的东西别人是借不出来的。”子路说:“我能把我的东西拿出来和朋友一起享用,就是用坏了都不心疼。难道老师借把雨伞用用,子夏都不肯吗?”“我不是那个意思。”孔子感慨地说道。“咱们不能硬让人家去干自己不愿意去干的事。只有这样,咱们大家相处的时间才能长久些!”本来可以顺道到弟子家借用雨具,但孔子的想法是:既然子夏惜财,我们就不要难为他。否则处久了,难免产生隔阂。的确,人格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交际中,我们要顺着他人的特点,照顾别人的感受,不强人所难,不让人家做不想做的事。别人知道你体贴他,自然会反过来为你着想。

唐代齐己写了一首诗《早梅》,托梅寓意,状志传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树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其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树开”,有人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请你分析改文的妙处。

什么是临场应变能力?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