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根据下面内容,回答下列各题: 20世纪中叶,由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益严重,西方有识之士开始从道德的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现象,提出生态伦理观念,并积极倡导和开展环境教育与生态道德教育,我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态道德教育,则是近十年来的事,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道德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 生态理论以珍爱、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促进人与自然协同进化为评价标准,生态道德是指将生态理论思想付诸实践的主体思想素质和精神评价机制。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的提出与构建是人类道德文明进步与完善的标志,是新时期人类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是人类道德的新境界。所谓“生态道德教育”,就是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选择,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观,是【甲】、【乙】和【丙】传统道德教育之后的崭新教育范式。传统德育是一种以“知识性”为主导理念的模式,这种“知性论”德育的哲学取向是主客体二元分立的人际观、自然观与心灵观,其关注点重在师生之间的理论知识型纽带关系,忽略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的道德体验关系,其德育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是信奉外部道德规范知识传输的实践样态,而生态德育从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德行这三重生态的视界重新定位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关系,强调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实际,在生态体验视界中深度领悟生存实践的关系。它试图把长久以来无法解释和无法确认的人类自身、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行为中的一系列棘手问题的认识与处理,纳入德育视野,以一个崭新的思路去培养一种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 下列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态道德教育要求人类以一种新视角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是一种适应现代人类生存需要的崭新教育模式
B. 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它既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要协调人与自然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C. 生态道德教育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念的天然合理性,从而成为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
D. 生态道德教育是要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引导人们以道德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环境的平衡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小张说:“我今天没有迟到,小李迟到了”。小李说:“小王没迟到,小华迟到了”。小华说: “我们四人中至少有1人迟到了”。小王说:“小李说的对,我没迟到”。四人中只有l人说真话,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小王说的是真话,四人都没有迟到
B. 小张说的是真话,小李迟到了
C. 小李说的是真话,小华迟到
D. 小华说的是真话,小王迟到了

某道路一侧有20盏路灯,为了省电,需要关闭其中3盏。假如灯的选择是随机的,请问3盏熄灭的灯等距排列(即相邻两盏熄灭的灯间隔的路灯数相同)的概率有多大?()

A. 小于5%
B. 5%到l0%之间
C. 10%到20%之间
D. 大于20%

根据下面内容,回答下列各题: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平均深度744米,最深处达1637米。贝加尔湖的储水总量超过2.3万立方千米,占了全球淡水的五分之一,比整个北美洲五大湖或北欧波罗的海的水量还多。仅凭贝加尔湖的湖水,就能让全世界的人饮用40年。 从卫星云图上看,贝加尔湖的形状狭长弯曲,如同一弯新月,因此也有着“月亮湖”之称。而从学术上来讲,贝加尔湖是一个断层湖,形成于约2500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碰撞后的强烈地震。 今天,包括色楞格河在内的300多条河流源源不断地注入贝加尔湖,而外流河只有一条一一安加拉河,它向北流去,汇人叶尼塞河后流入北冰洋。贝加尔湖流人的水量远远大于流出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今天世界上大部分湖泊的水量都是逐年减少,而贝加尔湖的水量却在逐年增加。即使是在工业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汇集了300多条河流的贝加尔湖湖水也非常干净清澈,在透明度上,甚至欧洲阿尔卑斯湖都不能与其相媲美——在水深40米处放一个白色瓷碟,也清晰可见。如果有足够的照明,湖水的能见度甚至能达到100米。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也曾在作品中赞叹贝加尔湖的水质:“湖水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贝加尔湖是西伯利亚的诗篇。” 贝加尔湖水量丰富,湖水不仅看上去清澈透明,甚至还能直接饮用,因为湖中有大量“清洁工”不分昼夜地对湖水进行过滤消毒——大量的端足类动物每天会把湖水过滤七八次,使贝加尔湖具有“自体净化”功能。它们能够分解水藻或动物尸体,维持湖水清澈。此外,贝加尔湖属于贫营养湖,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偏低,藻类植物比较少。正由于这些原因,贝加尔湖的湖水才如此晶莹剔透。科学家经过对湖水取样检测后认为,贝加尔湖的湖水属于一类优质水质,只需滤去水中的浮游生物便能直接饮用。 物产丰饶的贝加尔湖是很多民族的发源地,最早生活在湖边的居民是距今7000年的肃慎族先民——在湖岸的萨甘扎巴悬崖上,许多关于海东青、天鹅、鹿、狩猎台、萨满巫师的雕刻就_出自他们之手。沿着湖岸的路边,还有许多石祭台,这些都是早期居民的生活见证。 贝加尔湖的水量逐年增加的原因是()。

A. 包括色楞格河在内的300多条河流源源不断地注入贝加尔湖
B. 贝加尔湖地处寒带,蒸发量较小
C. 贝加尔湖流人的水量远远大于流出的水量
D. 贝加尔湖的外流河只有一条

读一篇文章或读一部书,要是没有读懂,就借用别人的话来概括这篇文章或这部书,这是要不得的。有的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或主旨可以讲得头头是道,可是对于课文中较难解的字或句子却不懂,——,那样读书就不是朱熹所说的仔细理会,而是他所说的“空言无实,不济事”。 填入横线上的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那么他所讲的主题或主旨,则很难说是正确的
B. 那么老师脱离字词句去讲主题或主旨,则很难说有什么意义
C. 那么他所讲的主题或主旨,不是从理解整篇课文得来的,而是从老师那儿听来的
D. 这是老师只去架空分析主题或主旨,却不去指导学生认真理解课文的字词句所致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