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案例:
某教师开设了“家乡”为主题的电子板报制作课,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以下五个要求展开教学:
要求1:将页面设置为A4,方向设置为“横向”。
要求2:录入家乡相关文本。
要求3:用艺术字插入板报主题“家乡”,插入图片“家乡.jPg”,并分别设置合适的编排方式。
要求4:选用竖排文本框录入介绍”家乡一景”的文本,并设置合适的文字环绕方式。
要求5:在版面留空区域插入适当的剪贴画,并适当地调整大小,最后调整板报的整体布局。
结合提供的案例回答问题:
(1)该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何种教学方法?
(2)这种教学方法是建立在何种学习理论基础上的?
(3)简述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和关键。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实时系统的特点是什么?一个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和一个分时系统从外表看来很相似.它们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制作贺卡》是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下册内容,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用PowerPoint设计贺卡”,如何在贺卡中插入文本框、艺术字、剪贴画及图片,如何进行背景和版面的设计。
请针对这节课内容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在一节美术公开课上,教师在教学生画吃虫草。整个一节课,教师完全按照备课内容、时间安排进行。在课堂上用15分钟讲授吃虫草的特性,用10分钟让学生六个人一组,分组讨论“吃虫草为什么可以吃虫子”。然后,教师在听取了两个组的讨论结果后,从自己的教案上把正确答案抄在黑板上。最后让学生根据正确的描述,在10分钟之内画一棵吃虫草。而在下课后,发现有1/5的学生仍然在埋头画画,还有几个学生根本就没有动笔。课后,评课者的意见如下:“把美术课上成了生物课”“讨论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中来”“这节课没有融入感情,没有表现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问题:根据此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请用教育学相关原理对案例进行分析。你如果是这个美术教师,你会怎么上这节课?

案例:
朱老师将《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的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1)将学生分成小组,带到附近的画展现场,用相机或速记的方法记录下画展的情景。
(2)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发现,讲述自己在活动中对于中国画的认识、对画展的思考。
(3)学生根据参观的体会搜集或创作作品,自己准备一个画展。
朱老师应用了哪些教学资源?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