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的规定中关于诉讼时效期间制度的过渡与衔接,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民事主体的权利受到损害的事实发生在民法总则施行之前,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至民法总则施行之日超过二年的,诉讼时效期间已届满,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尚未超过二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
B.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后继续计算的诉讼时效期间在民法总则施行之日前届满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延续至民法总则施行之日的,或者中止时效的原因在民法总则施行之后消除的,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C.中断、有关程序终结在民法总则施行之前,诉讼时效期间按二年重新计算,但重新计算之日起至民法总则施行之日尚未超过二年的,其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中断、有关程序终结在民法总则施行之后,诉讼时效期间按三年重新计算
D.民法总则基于保护债权人的角度延长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取消规定短期诉讼时效制度,这种保护主要是一种期待利益的保护;而诉讼时效期间在民法总则实施之日前已经届满的,债务人已经确定地取得了不履行义务的抗辩权,享有了时效利益。二者相比,前者至多体现为一种期待利益,具有不确定性;后者则为既得权,因此,对既得权的保护应置于比期待权更优先的地位
查看答案
一个八选一的数据选择器,其地址输入(选择控制输入)端有( )个。
A. 8
B. 3
C. 4
D. 2
若在编码器中有100个编码对象,则要求输出二进制代码位数为 ( )位。
A. 7
B. 6
C. 8
D. 10
用3线——8线译码器74LS138扩展成5线——32线的译码器,需要( )片74LS138。
A. 5
B. 4
C. 6
D. 3
优先编码器的编码信号是相互排斥的,允许多个编码信号同时有效。
A. 对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