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甲国、乙国、丙国三国领陆相互接壤,甲国和乙国缔结了一个条约,该条约约定在接壤的某处两国共同开发风力发电项目,并且约定丙国应给予该项目以必要的便利。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自该条约生效之日起,丙国就应承担相应的义务
B. 丙国外交部长在一次会议回答记者提问时表明愿意接受该义务,则丙国应承担相应义务
C. 并不是所有的给第三国的义务都需要第三国同意
D. 丙国在接受该义务后,可随时单方面予以取消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甲、乙两国缔结某条约时,约定甲、乙两国文字的问题同样为作准文本,并以第三种文字的文本作为参考文本。条约生效后,两国发现三个文本的某些用语有分歧:依乙国文字文本进行解释对甲国更加有利,而依第三种语言文本进行解释对乙国更有利。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下列关于该条约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 甲、乙两国应该接受各自语言文本的拘束
B. 甲国可以仅根据乙国文本进行解释适用,因为该文本对其有利且为作准文本
C. 乙国可以根据第三种语言的文本进行解释适用,因为该文本为参考文本,不必考虑甲、乙国语言文本
D. 由于三种文本用语分歧,该条约无效

下列情形中不属于条约相对无效的理由的是

A. 无缔约能力
B. 错误
C. 欺诈
D. 强迫

甲国和乙国签订了一个条约,条约生效后甲国以情势变迁为由要求终止该条约,下列选择中,不可以成为乙国反对甲国终止条约的理由的是

A. 发生变迁的情势在缔约是存在
B. 发生的情势变迁不是根本性的
C. 发生的情势变迁甲国在缔约是已经预见到
D. 发生的我情势变迁是由于甲国违反条约义务而引起的

甲是联合国的会员国,乙不是联合国的会员国,丙是政府间国际组织,丁是国际民间组织,下列条约中不能成为1969年《条约法公约》适用对象的是

A. 甲与乙之间缔结的条约
B. 甲与丙之间缔结的条约
C. 乙与丙之间缔结的条约
D. 丙与丁之间缔结的条约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