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王某托朋友介绍去一所大学任教。问及原因,答曰:“教师工作轻松,悠闲,每年还有寒、暑假。我图的就是这个。”也有人认为教师的劳动就是“三清”(清闲、清贫、清高)。对这些看法,应作何评价?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让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只有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能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结合案例,谈谈你对案例中反映问题的认识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我听了气不打一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地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当学生不愿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并改写了剧本。第二天,我把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

在愚人节那天,正当老师很投入地讲解教学内容时,突然注意到几个学生竟然在传纸条,就下去把纸条收了。当时,老师拿着纸条,心里非常生气,冲动之下,想狠狠地批评他们。多年的经验告诉老师不能冲动。细一思量,便微笑着说,“今天是愚人节,同学们也想给老师一份特别的礼物吧!谢谢了。但课时比较紧,你们也不要因此分心。让我们继续先上好课。课后有时间我们再讨论。”请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该教师的教学行为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