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拉伸试验过了第二阶段即屈服阶段以后,钢筋内部组织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重新建立了平衡,钢筋抵抗外力的能力又有了很大的增加。应力与应变的关系表现为上升的曲线,这个阶段称为( )。
A. 弹性阶段
B. 屈服阶段
C. 强化阶段
D. 颈缩阶段
查看答案
长距离运输混凝土或大体积混凝土,常用的外加剂是( )。
A. 缓凝剂
B. 引气剂
C. 碱水剂
D. 早强剂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确定水胶比的原则是按满足( )要求而定。
A. 强度
B. 耐久性
C. 和易性
D. A和B
某混凝土基准配合比为水泥372kg/m3、砂子584kg/m3、碎石1240kg/m3 、水184kg/m3 ,经混凝土强度试验,恰好满足设计要求。若掺入减水率为18%的高效减水剂,并保持混凝土坍落度和强度不变,则1m3混凝土节约水泥多少千克,计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减水率18%,则1m3混凝土实际需水量为:mw=184-184×18%=150.88kg/m3
B. 保持强度不变,即保持水胶比不变,则1m3混凝土实际水泥用量为:150.88*372/184
C. 每立方米混凝土节约水泥:372-305.11=66.89kg
D. 1m3混凝土节约水泥:372×18%=66.96kg
已知混凝土经试拌调整后,各项材料用量为:水泥3.10 kg,水1.86kg,砂6.24kg ,碎石12.8kg,并测得拌和物的表观密度为2500kg∕m3,每方混凝土各项材料的用量( )
A. 比例常数k=2500/(3.10+1.86+6.24+12.84)=104.17
B. 水泥: mc =104.17×3.10=322.93 kg/m3
C. 水:mw=104.17×1.86=193.75 kg/m3
D. 砂:ms =104.17×6.24=650.02kg/m3
E. 碎石: mg =104.17×12.8=1333.38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