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11年住房保障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北京住房保障的工作目标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占全市住宅供地的50%以上;新开工建设、收购保障性住房20万套,占全市新开工住宅套数60%以上,其中公开配租配售的保障性住房10万套中,公租房占60%以上。用于重点工程拆迁、旧城人口疏解、棚户区改造、城乡结合部整治等定向安置房10万套。对保障房家庭来说,今年也是个交房“大年”,因为,北京已定下力争全年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0万套、租赁补贴2万户保障家庭的目标。今年北京要优先安排储备土地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配建与集中建设相结合,确保土地及时供应。市国土部门要安排全市住宅供地的50%以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性住房用地的60%优先安排用于公共租赁房建设。对于不能按时完成供地任务的区县,市国土部门可以在其经营性土地入市时,直接安排配建保障性住房。同时,今年保障性住房项目要优先布局在轨道交通沿线和站点周边区域。对于北京住房保障体系今年主推的公租房,北京市将继续采取多种方式,扩大公共租赁房的建设和供应规模,确保完成今年公共租赁房6万套的建设收购任务,使公共租赁房逐渐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力军。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保障性住房属于什么性质产品? (2)保障性住房政策推行的初衷是什么? (3)经济适用房存在上述诸多问题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某公司由于发展受阻,员工积极性不高,于是决定对技术人员和中层管理人员实行额外津贴制度以激励骨干人员,标准为:一定级别的管理干部享受一定的津贴,技术人员按照百分之二十的比例享受一定的津贴。此政策宣布后,立刻在公司技术人员中掀起轩然大波,技术人员纷纷表示不满,并矛头直指公司领导,表示若不能享受津贴,就让获得津贴的人干活。经过一段时间后,公司不得宣布调整对技术人员的津贴政策——按助工、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三个档次发放津贴。于是,公司的津贴激励制度变成了人人有分的大锅饭制度,钱花了,却收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引发一连串的麻烦。 该公司的一线生产为连续性生产,有大量倒班工人,他们知道此事后,都认为干部和工程师都涨工资了,他们的工资不涨,这不公平。于是他们决定推选一些不上班的工人向公司某领导集中反映意见,连续几个上午,公司总部办公楼被工人团团围住,要求增加津贴。一段时间后,公司宣布增加倒班工人津贴。 此事才平,又起一事。公司经过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决定在市内购买数千套期房作为福利房分售给职工。此事办得极为迅速,约半个月就和房地产开发商签订合同,并交了订金。然后按照公司拟订的条件,展开了分售房行动。数千户工龄较长,职务较高的雇员获得了高值商品房。这时,一部分居住于市内的雇员决心也要获得此优惠房,为此决定联合起来闹房。又是采用和前一次相同的手段,同样的如愿以偿。 一系列的事件使人们形成了印象:不管有理无理,只要找公司闹,终会得到满足。公司还会有麻烦。 问题:

某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中约定:建筑材料由建设单位提供;由于非施工单位原因造成的停工,机械补偿费为200元/台班,人工补偿费为50元/日工;总工期为120天;竣工时间提前奖励为3000元/天,误期损失赔偿费为5000元/天。经项目监理机构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如下图所示(单位:天)。 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工程进行中,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对某一构件作破坏性试验,以验证设计参数的正确性。该试验需修建两间临时试验用房,施工单位提出建设单位应该支付该项试验费用和试验用房修建费用。建设单位认为,该试验费属建筑安装工程检验试验费,试验用房修建费属建筑安装工程措施费中的临时设施费,该两项费用已包含在施工合同价中。 事件2: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材料经施工单位清点入库后,在专业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合格。其后施工单位提出,建设单位应支付建筑材料的保管费和检验费;由于建筑材料需要进行二次搬运,建设单位还应支付该批材料的二次搬运费。 事件3:①由于建设单位要求对B工作的施工图纸进行修改,致使B工作停工3天(每停一天影响30工日,10台班);②由于机械租赁单位调度的原因,施工机械未能按时进场,使C工作的施工暂停5天(每停一天影响40工日,10台班);③由于建设单位负责供应的材料未能按计划到场,E工作停工6天(每停一天影响20工日,5台班)。施工单位就上述三种情况按正常的程序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了延长工期和补偿停工损失的要求。 事件4:在工程竣工验收时,为了鉴定某个关键构件的质量,总监理工程师建议采用试验方法进行检验,施工单位要求建设单位承担该项试验的费用。该工程的实际工期为l22天。 逐项回答事件2中施工单位的要求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计算问答题:某公司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机械的生产制造,2014年发生以下业务:(1)签订钢材采购合同一份,采购金额8000万元;签订以货换货合同一份,用库存的3000万元A型钢材换取对方相同金额的B型钢材;签订销售合同一份,销售金额15000万元。 (2)公司作为受托方签订甲、乙两份加工承揽合同,甲合同约定:由委托方提供主要材料(金额300万元),受托方只提供辅助材料(金额20万元),受托方另收取加工费50万元;乙合同约定:由受托方提供主要材料(金额200万元)并收取加工费40万元。 (3)公司作为受托方签订技术开发合同一份,合同约定:技术开发金额共计1000万元,其中研究开发费用与报酬金额之比为3:1。 (4)公司作为承包方签订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一份,承包金额300万元,公司随后又将其中的100万元业务分包给另一单位,并签订相关合同。 (5)公司新增实收资本2000万元、资本公积500万元。 (6)公司启用其他账簿10本。(说明:购销合同、加工承揽合同、技术合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的印花税税率分别为0.3%0、0.5‰、0.3‰、0.3‰;营业账簿的印花税率分别为0.5‰和每件5元两种)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序号计算回答问题,每问需计算出合计数。 (1)公司2014年签订的购销合同应缴纳的印花税。 (2)公司2014年签订的加工承揽合同应缴纳的印花税。 (3)公司2014年签订的技术合同应缴纳的印花税。 (4)公司2014年签订的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应缴纳的印花税。 (5)公司2014年新增记载资金的营业账簿应缴纳的印花税。 (6)公司2014年启用其他账簿应缴纳的印花税。

林先生是独子,父亲早亡,与母亲相依为命。由于是独子,所以母亲相当宠爱他,林先生在校时爱玩,成绩不好,只念到职校。毕业后,林先生在一家工厂担任工人时,认识了比他小三岁的太太,并且在25岁的时候结婚。婚后两年,他的母亲去世,只留下一点钱。目前林先生已经三十岁,仍旧在工厂当工人,生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太太因为娘家在外地,加上孩子出生后无力承担保姆费用,所以太太就辞职在家照顾孩子。去年林先生贷款30万元买了一套房子,所以林先生被太太逼着晚上还要做兼职,以便有额外的收入来补贴家庭,夫妻时常会为了家庭琐事发生一些口角。最近由于经济不景气,三个月之前工厂辞退了林先生,这使得林先生除了一方面在找工作之外,晚上的兼职需要工作到更晚。同时林先生也在邻居的介绍下到街道的社会救济所申请补助。在接案会谈中,林氏夫妇给人的初步印象是木讷、无助、刻苦与忠厚老实的个性。由于林先生和太太有家产和工作能力,不符合社会救济的条件。有一天林太太向工作者提及林先生管教子女上的问题,由于林先生忙于上班兼职,与孩子相处时间少,孩子都相当怕林先生,再加上林先生感慨过去没有好好念书,以至于学历低而只有微薄的薪水,因此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给予相当大的压力和期望。最近小学二年级的大儿子考试有两门不及格,被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第二天没有去上课。所以林太太打电话请求社工救助。当社工与林先生联系时,林先生也知道大概是什么事情,很快就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力感,希望社工能帮助他们。 问题:1.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的你,请对林先生的问题进行分析。2.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你认为你该如何作出干预,请列出简要的干预要点。3.在为林先生提供服务的时候,家庭社会工作者应当注意些什么?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