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社会组织成员的可替代性比较强。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试评述韦伯科层制理论的特点与主要缺陷。

以下为关于我国街角青年群体的几段材料,阅后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年学者黄海对长沙某区街角青年群体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在这58人当中,来自父母离异或其他原因(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的有17人,占‘DY帮街角青年’的29.3%;来自单亲且有父母亲犯罪的问题家庭(不重复计算第一类单亲)的有11人,占‘DY帮街角青年’的18.9%;来自家庭完整但有父母犯罪的问题家庭的有10人,占‘DY帮街角青年’的17.3%;来自父母亲对子女不闻不问,忙于生计和赚钱的完整家庭的有20人,占‘DY帮街角青年’的34.5%;综合统计,来自单亲家庭和问题家庭的‘街角青年’有38人,占‘DY帮’的65.5%。”
“在被调查的‘DY帮’58个‘街角青年’中,小学文化程度以下(含小学毕业)的有15人,占‘DY帮街角青年’的25.9%;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有40人,占‘DY帮街角青年’的68.9%;初中毕业的为3人,占‘DY帮街角青年’的5.2%;高中文化程度以上(含高中或职高)的为0人。”
“‘DY帮’的老大‘天哥’曾经和我们说过:‘我们这些人,刚开始也想踏踏实实地做点事情。我们也开过铺子,可是别人一听说是几个小混混开的,就连门都不进来。出去做事吧,谁也不愿意请我们,认为我们是社会渣滓!’”
材料二:青年学者左鹏、李艳对天津Y社区街角青年的调查
“街角青年”的很多行为都带有明显的亚犯罪特征。他们大多很早就离开了学校,只有初中文化,有的还中途辍学,甚至只读到小学,这样一无特长、二无学历、三无资本,找不到稳定的工作,于是把大把的时间耗费在了附近的网吧、台球室和游戏厅,旷课逃学、扎堆抽烟、沉溺网吧、聚众斗殴、结伙抢钱、偷盗车辆是他们经常上演的戏码,而且不少人有“前科”。比如,小A曾因破坏社区健身器材而被社区民警和居委会批评教育;小F屡次在社区内偷窃自行车,已经是派出所的“常客”;小D15岁时就因打架斗殴被少管所管教一年,后又因抢劫一部手机和60元钱被“判三缓三”。
问题:

什么是社会组织?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理想类型的组织相比,中国的单位组织(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某个大型国有企业为例)还有哪些突出的特征?

以下为一些社会学家关于中国单位组织的论述,阅后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每一个单位组织都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一个功能多元化的综合体,国家通过单位向个人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分配各种各样的社会资源,满足个人最基本的社会经济需求。单位在提供这种全方位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同时给予了单位成员在单位内外行动的身份、权利和地位。这也意味着,它必须全方位地依赖单位才能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实现自己的行为目标,进而也取得在社会上行动的身份、地位和资格。”
材料二:
“当国家直接占有社会资源时,为了实现对资源的占有和调动,国家用一系列级别体系来规定一个单位组织可以占有和利用的资源,类似于在一个科层组织的内部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单位组织都被纳入统一的国家行政系列之中。单位组织根据它们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地位,据有或支配不等的资源。因此,在单位制度下,单位组织被赋予不同的行政级别,并以此为基础享有国家授予的支配社会资源的权力。”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单位逐步地从国家和上级单位的控制之下游离出来,形成‘没有上级的单位’,比较典型的是一些私营企业、中外合资公司以及一些股份制企业集团;一些个人及单位成员也逐步地从对单位组织的强烈依赖中解脱出来,产生一些‘没有单位的个人’,这主要反映在个体劳动者或从事第二职业、停薪留职、另谋出路的现象大量涌现。”
问题: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