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糕回答问题。
材料: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工作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这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顺利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关系,把师爱视为教师的美德。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以“仁爱”,做到“诲人不倦”。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称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是一种纽带,是教育维系之所在。因此,可以说,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
问题:
谈谈你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朗朗。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我大声说:“××,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随手粉笔往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明亮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毕现,不容你有丝毫的懈怠。
问题:
(1)材料体现了教师职业的什么特点?
(2)你从这则材料中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从此我和世香再也不吵吵闹闹了。外婆的四合院安静如初了。我们走街串巷,寻找被人遗弃在犄角旮旯的糖纸。那时候糖纸并不是随处可见的,我们会追逐着一张随风飘舞的糖纸在胡同里一跑半天的;我和世香的零花钱都买了糖——我们的钱也仅够买几十颗,然后我们突击吃糖,也不顾糖把嗓子齁得生疼;我们还守候在食品店的糖果柜台前,耐心等待那些领着孩子前来买糖的大人,等待他们买糖之后剥开一块放进孩子的嘴,那时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一张糖纸就是一点希望呀!
我们把那些皱皱巴巴的糖纸带回家,泡在脸盆里把它们洗干净,使它们舒展开来,然后一张一张贴在玻璃窗上,等待着它们干了后再轻轻揭下来,糖纸平整如新。暑假就要结束了,我和世香终于每人都攒够了一千张糖纸。
一个下午,我们跑到表姑跟前,献上了两千张糖纸。表姑不解地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呀?”我们说:“狗呢,欠我们的电动狗呢?”表姑愣了一下,接着就笑起来,笑得没完没了,上气不接下气。待她笑得不笑了,才擦着笑出的泪花说:“表姑逗着你们玩哪,嫌你们老在院子里闹,不得清净。”世香看了我一眼,眼里满是悲愤和绝望,我觉得还有对我的藐视。毕竟,这个逗我们玩的大人是我的表姑啊!
这时,我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我初次体味到大人们常说的累,原本就是胸膛里那颗心的突然加重吧!
我和世香走出院子,我们俩不约而同地把精心“打扮”过的那一千张糖纸扔向天空,任它们像彩蝶一样随风飘去。
我长大了,每逢看见“欺骗”这个词,总是马上联想起那一千张糖纸。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责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是最深重的伤害。
我们已经长大成人,可所有的大人不都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么?
(节选自铁凝《一千张糖纸》)
问题:
(1)文中的“我”为什么“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
(2)请解释画线的句子的深层含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因经济条件差,未修围墙。学校周围住着一些农户。其中有一家常把拖拉机和柴油桶放在学校操场上,对操场造成了严重污染,影响了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正常进行,校长在与这户人家交涉多次均没有任何结果的情况下束手无策。
问题:
(1)该农户的做法正确吗?
(2)学校应该怎么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赵强(化名)就读于北京市某小学六年级,在下午体育课时,突然腿部受伤。当时由学校两位教导主任及几位同学送他前往友谊医院就诊,打车费以及由于赵强无法走路而租用的器械等费用共417.5元都是由校方支付。两位主任通知赵强家长来到医院后便离开了。医院诊断赵强为踝关节脱位,据医生说,如果恢复不好,可能造成肌肉萎缩而终生残废。为此,赵强的父母便四处奔波为孩子治病,总共花费大约5000元,其中有医院的票据证明的共计1000元。后来,赵强家长要求学校赔偿相应的医药费和家长的误工费。
问题:
(1)学生受伤,根据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应由谁承担责任?
(2)材料对你有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