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四)
【背景资料】
某项目部承接一项直径为4.8 m的隧道工程,起始里程为DK10+100,终点里程为DK10+868,环宽为1-2 m,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盾构隧道穿越底层主要为淤泥质黏土和粉砂土。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盾构始发时,发现洞门处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需改变加固形式。加固施工造成工期延误10天,增加费用30万元。
事件二:盾构侧面下穿一座房屋后,由于项目部设定的盾构土仓压力过低,造成房屋最大沉降达到50 mm。穿越后房屋沉降继续发展,项目部采用二次注浆进行控制。最终房屋出现裂缝,维修费用为40万元。
事件三:随着盾构逐渐进入全断面粉砂地层,出现掘进速度明显下降的现象,并且刀盘扭矩和总推力逐渐增大,最终停止盾构推进。经分析为粉砂流塑性过差引起,项目部对粉砂采取改良措施后继续推进,造成工期延误5天,费用增加25万元。其间隧道贯通后计算出平均推进速度为8环/天。
问题:
1.事件一、二、三中,项目部可索赔的工期和费用各是多少?说明理由。
2.事件二中二次注浆应采用什么浆液?
3.事件三中采用何种材料可以改良粉砂的流塑性?
4.整个隧道掘进的完成时间是多少天(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管道基础施工,当槽坑超过(),基础浇筑时,必须采用串筒或滑漕来倾倒混凝土,以防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

A. 1m
B. 2m
C. 3m
D. 4m

(四)
【背景资料】
某高架桥工程,其中有三跨为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梁,需现场浇筑,跨径组合为30 m+40 m+30 m,桥宽18 m,桥下净高9m。模板支架在已经上一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中有详细的专项设计。项目经理为节约成本,就地取材,使用了附近工程的支架材料和结构形式,在浇筑主梁混凝土的过程中,承重杆件产生变形、失稳,导致支架坍塌,造成一人死亡、两人重伤的安全事故。
(1)项目总工编制了变更方案,并经项目经理批准即付诸实施。
(2)方案中对支架的杆件强度作了验算。
(3)项目经理按一般安全事故进行了处理,对死、伤者家属作了抚恤、补偿。
问题:
1.变更方案审批程序是否正确?应当怎样做?
2.对支架的验算是否全面?
3.在支架上现浇混凝土主梁时,支架与模板应满足哪些要求?注意哪些事项?
4.该安全事故应依据什么标准?定为哪个等级的事故?
5.事故处理程序是否正确?对安全隐患与事故应按什么规定程序处理?

热力管网按敷设方式最常见的可分为地沟敷设、直埋敷设、()。

A. 高支架
B. 浅埋暗挖
C. 盾构
D. 架空敷设

地下连续墙按成槽方式可分为()。

A. 桩排式
B. 壁式
C. 组合式
D. 间隔式
E. 自立式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