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历六月粟成熟后举行粟收割祭。祭日司祭到祭屋祭祀,仪式与播种祭同。第二日,由一个妇女到祭田,供三粒槟榔子,并用小刀割下粟两三穗,盖在供祭的槟榔上;祭后再割一束粟穗带回,挂在三米多长竹竿的上端,竖立在屋子前沿。次日起开始正式收割。
A. 卑南人
B. 泰雅人
C. 赛夏人
D. 阿美人
查看答案
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是闽南人、客家人开发台湾的最盛时期。这个时期客家人在台湾的开垦居住地遍布台湾()。
A. 南部地区
B. 中部地区
C. 北部地区
D. 东部地区
台湾少数民族的农事节日较多,几乎农耕生产的每个环节,都有农事节日和祭祀活动,只是各部有所不同,如()有冬月祭仪、开垦月祭仪、追走月(十二月)祭仪、作田月祭仪、播种月祭仪、除草月祭仪、收获月祭仪、收仓月祭仪。
A. 阿美人
B. 布农人
C. 卑南人
D. 曹人
台湾佛教界江浙系统唱腔的代表人物是()。
A. 大诠法师
B. 广慈法师
C. 戒德法师
D. 守成法师
天主教早期在泉州的传播特点为()。
A. 五任教区主教和赴泉州的传教士的皆为意籍方济各会士
B. 教会活动地点仅在泉州市内
C. 教徒仅局限于蒙古人和色目人
D. 开始向邻省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