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常有“杀富济贫”“大义灭亲”“替天行道”等充满传统道义的故事,但在现代法治社会中,以上行为是不可取的。因为我们不仅要弘扬道德规范,更要遵守法律规范。这体现的法治思维是( )
A. 权力制约
B. 公平公正
C. 人权保障
D. 法律至上
查看答案
卢梭说:“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心中。”这表明法律与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息息相关。下面选项中,符合这句话所体现的精神的是( )
A.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
B. 要用实际行动保障法律实施
C. 应当了解法律的规定,明白法律的约束
D. 对违法犯罪行为要敢于揭露、敢于抵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体现在( )
A. 思想道德为法律的制定、发展和完善提供价值准则
B. 思想道德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C. 思想道德为法律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
D. 思想道德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方式更加广泛灵活,可以弥补法律调整的短板
《礼记.礼运》中说:“人者,天地之心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思想家张载为后世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下列诗句中,与这种理想主义情怀相一致的是( )
A.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B.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C. 兼相爱,交相利
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所学校。家庭美德( )
A. 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B. 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C. 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D. 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