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古文阅读)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1)宁能
A岂能
B宁可
2)卒
A最终
B士兵
3)遁
A抵挡
B逃跑
4)穷
A无尽
B困窘
5)将
A率领
B将领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古文阅读)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1)穷
A穷尽
B困窘
2)将
A率领
B将领
3)创
A打击
B受伤
4)羸
A瘦弱
B疲劳
5)余
A残余
B多余

(古文阅读)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1)讲
A讲解
B谋划
2)就尽
A将尽
B完全
3)日滋
A每日得到滋养
B日益增多
4)沮遏
A阻止,遏制
B沮丧,晦气
5)其
A其他
B发语词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以晚晴”一句是反用典故。()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上片采用了倒叙手法。()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