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香市》中的一断文字,回答问题:
天气虽然很好,“市面”却很不好。社庙前虽然比平日多了许多人,但那空气似乎很阴惨。居然有锣鼓的声音,可是那声音单调。庙前的乌龙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那座戏台却坍塌了,屋椽子像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切都不像我儿时所见的香市了。
1. 概括这段描写的大意。
2. 全段五个层次,哪两个层次是概写,中间三个层次的着眼点各是什么,
3. 这里写“天气”和“乌龙潭”的作用是什么,
4. 文中的“市面”二字为什么打上引号,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阅读《摸鱼儿·更能消几番几雨》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吾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 这里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法,
2.这里借用了哪几个典故,
3.“佳期又误”的寓意是什么,
4.“蛾眉“借指什么,
5. 玉环、飞燕借指什么,
6.“闲愁最苦”抒写的是什么感情,
7.从这里看,辛弃疾报国无门的原因是什么,
8.“斜阳”、“烟柳”的直接意义和象征意义是什么,

“革命“以后,据说为的要“破除迷信”,接连有两年不准举行“香市”。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而庙前广场一角也筑了篱笆,据说将造公园。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1.这段文字的内涵是什么,2.这里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侵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是它的后辈。1.作者为什么把都江堰比作“乡间母亲”,2.作者为什么说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3.作者在这里赞公布都江堰,主要用了什么手法,

况吾与雨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1.这段文字体现出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为什么要提出这种人生态度,2.指出其中的比喻及比喻意义。3.指出上下联构成对比关系的对偶句。4.指出自身含对比的句子。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