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秦朝时期,有孙某和刘某是邻居,但双方关系很差,互相仇视。有一日孙某到县令处告发刘某,称刘某与自家同母异父的妹妹安某通奸(秦律规定,同母异父兄妹通奸,处弃市),要求县令对刘某定罪。经县令调查,孙某告发之事纯属捏造,是孙某为泄私愤而编造的。根据案情,本案应如何处理?

A. 孙某积极向官府报告可能存在的犯罪,即使错误,亦不构成犯罪
B. 孙某为泄私愤而诬告刘某,构成诬告罪,但应未造成损失,从轻发落
C. 孙某的行为构成诬告罪,以诬告罪惩处
D. 孙某的行为构成诬告罪,处以弃市的刑罚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秦律称故意为()

A. 端
B. 不端
C. 眚
D. 非眚

汉代刑制改革的导火线是()

A. 苏武牧羊
B. 七王之乱
C. 缇萦上书
D. 诸吕之乱

关于“春秋决狱”,错误的是()

A. 春秋决狱是指用儒家经典《春秋》所体现的道德精神指导司法审判
B. “春秋决狱”的核心是“原心定罪”
C. “春秋决狱”容易造成在司法审判中混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
D. “春秋决狱”出现于汉代初期

汉宣帝诏:“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影响汉朝形成该刑法原则的主要因素是()

A. 法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道家思想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