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大班冰皮月饼
——中秋节的一轮新月
月饼是中秋佳节的传统食品,但近年来其主要用途已由家庭消费变为人情消费,成为中秋送礼之首选。高额的利润驱动着厂家拼命生产,结果每年月饼大战过后便是月饼过剩,造成巨大浪费。究其原因,在各式或豪华或精美的包装之下的这些月饼本身几无差异,试想如此众多的雷同产品一齐供应短暂的时令市场,怎能不造成积压呢?
一、市场环境
1993年香港月饼市场已不如从前那么具有吸引力,由于业内生产企业越来越多,而生产成本由于某种原因还在上升,同时产品的差异性越来越小,故整个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众多厂商纷纷以品牌或价格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有的甚至兼打两张牌进行促销。但大班决定采取不同的策略,推出全新的冰皮月饼,以差异化对抗同质化。
二、产品推广
开发新产品是有风险的,但大班制作冰皮月饼有其依据:市场调查的结果告诉他们,人们已经厌倦了月饼甜、腻的传统口味,转而渴望清爽、清淡的口感。大班冰皮月饼采用进口原料制作,不经烘制,故而毫不油腻,它的颜色也一反传统的金黄而呈清冷的白色。细看一个个月饼冰清玉洁、晶莹剔透,微微显出里边绿豆沙的馅——连这馅也是与众不同的!大班的冰皮月饼从里到外都与众不同,如新月般悄然出场。
对冰皮月饼这一概念的测试表明,人们愿意接受这一新产品,对月饼的独特颜色也不排斥,白色令人们联想更多的是“纯洁”而不是“不吉利”,无疑是对大班产品创新的巨大肯定。在1991年和1992年两届香港食品博览会上,大班连续对其冰皮月饼进行市场测试,结果显示,该产品对25岁至40岁年龄阶段的人们更具吸引力,而他们正是中秋月饼的购买主力,这就大大鼓舞了大班。于是,大规模的市场推广活动在1993年全面展开。
大班冰皮月饼市场推广活动的营销目标有两个:在市场份额方面希望获得5个百分点的提高在品牌方面期望形成联想,让消费者想到冰皮月饼就想到大班,从而提升大班富于创新精神的品牌形象。
此次活动主要针对“潮流领先者”这一细分市场,鼓励他们尝试购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这类人正是新产品引入期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乐于接受新产品、新概念,愿意成为某种潮流的首创者,继而充当这方面的舆论领袖。只要这部分人接受、认可了冰皮月饼,他们的舆论领袖影响将会带来更多人的购买,礼品市场也会迅速跟进,从而实现打开市场的目的。
基于上述营销目标及目标市场的特点,大班制定并实施了如下营销策略:
(1)产品。以与众不同的清爽口味为其定位,以精美包装衬其独特、高贵的形象。大班冰皮月饼的定位清晰、准确,针对潜在顾客的心智,牢牢把握他们对清淡口味的渴望,其独有的特点迅速深入人心。
(2)价格。高价格通常意味着高质量。大班对其冰皮月饼采取了高出一般水平的定价,以与其高质量、高档次的形象相衬。作为一种意欲树立良好形象的高档产品,其在产品设计、定价、包装、促销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协调相衬,任一方面的疏漏都可能破坏整体的理想效果。大班在这方面考虑得很周密,冰皮月饼高价、高质量的形象在高档月饼中显得非常突出。
(3)促销。配合高价策略,大班冰皮月饼采取了高水平促销。高价高促销有利于建立品牌偏好,同时亦向消费者说明该产品定价虽高,但物有所值。月饼是时令性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推出高价位的新品种,就必须尽快实现市场渗透,高水平促销则有助于加快这种渗透进程。大班在该年的食品博览会以及大班的专卖店中提供免费品尝,对先期购买的顾客,则给以折扣,优惠售价每盒不到100港元,尝过冰皮月饼美味的人们无不心动,纷纷解囊购买。
(4)渠道。大班冰皮月饼只在大班专卖店中销售,不经过任何中间商。这种专卖的形式一方面有助于大班严格控制其服务水平,对产品销售进行有效管理另一方面也再次体现了大班冰皮月饼是“高贵矜持”,非同一般的月饼。结果人们果然为觅“新月”慕名而来,又都满载而归。除零售之外,大班也不忘集团消费是另一块巨大的市场,他们特别指定了30家机构,专门服务于集团购买。大班冰皮月饼尽量吸引人们的购买力,却不失新月优雅的风度。毕竟,冰皮月饼不是哪儿都能买到的。
(5)广告。大班冰皮月饼的电视广告颇具新意,虽然少不了反映传统的一面,但整体风格显得轻松有朝气,充满活力。电台的广告也秉承这一特色,强化这种风格。此外,广泛散发的产品宣传册和传单也不断传达着冰皮月饼独具特色的信息。
三、活动成效
大班以全新的冰皮月饼上市,精心策划的推广活动得以准确施行而大获成功。清爽味淡的冰皮月饼在市场上大受欢迎,简直供不应求,在中秋节前几天就销售一空,销售收入超过预期50%,业内戏称大班冰皮月饼的成功为“新月传奇”。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简述选择目标市场策略应考虑的因素。

理想的目标市场,首先应当与企业的实力相匹配。( )

一个企业必须有较强的稳健策略,始终保持与相关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

又赎回“美加净”的思索
美国强生父子公司是一家销售额达30多亿美元的著名跨国公司,以经营药品起家,随后发展了医疗器械、消费品两大类产品。化妆品只是其消费品大类中的一部分。
1989年盛夏,该公司的代表乘飞机抵达上海,欲与中国上海家用化学品厂(后更名为上海家用化学品联合公司)合资。当时的上海家化是中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品牌最著名的化妆品生产企业,是具有90年历史的化妆品民族企业,年销售额达4.5亿元,利税1亿多元,拥有“美加净”和“露美”两个著名品牌,中国第一瓶摩丝,第一瓶二合一洗发香波,第一款混合香水,第一种磨面膏和护手霜的公司。将上海家化厂全部合并到合资企业中去,而上海家化厂则提出将大部分职工和资产拿出去合资,原厂和小部分职工及资产保留。
1991年初,上海家化厂以2/3的固定资产、大部分骨干职工及“美加净”、“露美”两个著名品牌与美国强生父子公司合资组建了上海强生公司。上海家化厂的厂长葛文耀担任合资公司的中方副总经理,是上海强生公司决策层中惟一的中国人。
根据协议,“美加净”、“露美”两个品牌归合资企业独家使用30年,30年后中方如要收回,需交至少1000万元人民币的“赎金”。合资企业每年给“留守”的上海家化厂1500万元的“利益保底费”,以补偿因合资给该厂带来的利润损失。
合资后,失去两品牌的上海家化母体的销售额锐减5%。上海强生公司对“美加净”、“露美”两品牌既不增加产品投入,也不增加广告投入,仅仅是维持原状而已。合资公司的产品用的是强生的系列品牌,对“美加净”、“露美”两个著名品牌丝毫不重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回到上海家化厂母体的葛文耀在分析了两个著名品牌的潜力及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发展速度后,于1995年秋,将两品牌从合资企业赎回。赎回的代价是:上海家化买下合资企业的一些原材料和不适用的设备,估计要损失600万元,另外还要接受200名员工,取消合资企业给上海家化每年1500万元的返利。两个著名品牌的合资与赎回引起人们的思索。
试分析两个著名品牌的合资与赎回引起我们什么思索。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