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列选项所列情形不属于自首的是()。A.马某在某市场为其盗窃所得的价值总计5 000元的财物寻找买下列选项所列情形不属于自首的是()。

A. 马某在某市场为其盗窃所得的价值总计5 000元的财物寻找买主时,某派出所民警刘某见其神色紧张、形迹可疑,便将其叫到派出所询问审查,马某以为罪行被发现,遂如实供述了盗窃的犯罪事实
B. 胡某在盗窃银行时被当场抓获。在审问中,胡某又主动交代曾盗窃作案5起,累计财物价值2万元的犯罪事实
C. 蔡某在行车过程中,由于车速过快,将正常行走的陈某撞成重伤。蔡某肇事后,当即打电话报告了市交警大队,采取了保护现场的措施,听候处理,并将陈某及时送医院抢救。陈某经抢救无效死亡。蔡某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
D. 周某盗窃侯某家现金1万元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但到后来又翻供,一直到法庭审判过程中的被告人最后陈述阶段,周某才又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张某系玉雕世家出身,其父亲去世后张某从父亲收藏的玉石中发现一块质地奇特的玉石,他反复琢磨之后决定在上面雕刻人物图。经过数月呕心沥血的创作,张某终于完成了这件玉雕作品。该玉雕送展后获得了一等奖,一香港商人出高价购买,并支付了价款。张某
便委托李某(16岁)将玉雕送给该香港商人。张某父亲的生前好友钱某听说此事后找到张某,称该玉石是张某的父亲生前向他借去玩赏的,要求张某返还。经查,玉石确系钱某所有。不幸的是,李某在送玉雕的途中,因其所乘坐的某运输公司的汽车翻车受伤,玉雕被毁。钱某于是诉至法院,要求张某返还玉石,香港商人也要求张某承担违约责任。张某拒绝返还玉石,并以玉雕毁坏系李某和运输公司所致,拒绝承担违约责任。问:
(1)本案涉及哪些合同法律关系?
(2)谁拥有玉雕的所有权?为什么?
(3)如何认定张某与李某之间委托合同的性质?为什么?
(4)钱某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
(5)张某是否应当承担玉雕毁坏的违约责任?为什么?

下列关于认识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有()。A.某村村长甲威信颇高,对本村村民的违法乱纪行为通常采取的下列关于认识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有()。

A. 某村村长甲威信颇高,对本村村民的违法乱纪行为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关押24小时,从而使违法乱纪现象减少,村民也拍手称快,甲也从未认为自己的行为违法,由于甲的行为稳定了村子的社会秩序,不具有危害性,所以不构成非法拘禁罪
B. 甲男明知乙女只有13周岁,但是以为只要征得幼女同意后就可以与之发生性交,于是在征得乙女同意后与幼女发生了性关系,甲男没有违背妇女意志,所以不构成强奸罪
C. 甲于1987年3月自费出国(出国前曾有嫖娼行为),在国外期间染上严重性病,并于1999年9月8日回国。甲不知道国家已经规定了传播性病罪,于1999年10月10日嫖娼时被公安人员抓获,甲主观上没有罪过所以不构成传播性病罪
D. 甲化妆拦路强奸妇女,黑夜中将提前下班的妻子当做其他妇女,并对其实施了“强奸”行为,甲的行为构成强奸罪

民间有一种说法:“父债子还,天经地义。”请运用继承法原理对该说法加以辨析。

下列关于受贿罪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A.甲系地税局长,1993年向王某借钱3万元,1994年王某所办下列关于受贿罪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A. 甲系地税局长,1993年向王某借钱3万元,1994年王某所办企业希望免税,得到甲的批准,王当时就对甲说“上次借给你的钱就不用还了,算我给你的感谢费”。但甲始终不置可否。 2003年5月甲因其他罪被抓获时,主动交代了借钱,不还的事实。甲不构成受贿罪
B. 乙的妻子在乡村小学教书,乙试图通过关系将其妻调往县城,就请县公安局长胡某给教育局长黄某打招呼,果然事成。事后,乙给胡某2万元钱,胡将其中1万元给黄某,剩余部分自己收下。本案中,黄某构成受贿罪,胡某构成介绍贿赂罪,乙构成行贿罪
C. 丙为贷款而给某银行行长李某5万元钱,希望在贷款审批时多多关照。李某收钱同意。但丙的贷款申请未通过该行贷款审批会通过。李某虽然收受他人财物,但由于没有为他人谋取利益,所以不构成受贿罪
D. 丁系工商局长,1995年在对赵某所办企业进行年检时,发现该企业并不完全符合要求,就要求其补充材料。赵某难以补齐,就请求丁高抬贵手。丁见赵某开办企业也不容易,就为其办理了年检手续,但未向赵提出任何不法要求。2001年丁退休后欲自己开办公司,就找到赵某,希望赵某看在6年前帮助过赵的情面上,借2万元作为自己公司的启动资金。赵推托不过,只好给钱。丁应当构成受贿罪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