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这种社会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A. 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
B. 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
C. 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D. 坚持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查看答案
著名环保人士梁从诫曾说:“中国有十三亿人口,每个人浪费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大得惊人。同样地,如果每个人节约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相当可观。”如果每个人都树立起节约和环保的意识,我们节省下来的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成果会十分可观。这表明,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A. 是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B. 实质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
C. 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兴衰
D.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要求
1990年3月,邓小平在谈到农业问题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这“两个飞跃”具体指的是
A. 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废除农业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市场调节
C. 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D.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邓小平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指出:“我们要克服困难,争取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要从恢复农业着手。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以上论断表明
A. 农业为社会提供粮食等基本生活资料
B. 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C. 农村的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关键
D. 农业的发展最终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的文件第一次对“现代产业体系”这个概念明确加以表述。所谓“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
A. 优先发展信息产业
B.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C. 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D. 全面促进服务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