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关于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巴赫出版于1722年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中的第一首是前奏曲与赋格(C大调)。B、前奏曲与赋格(C大调)是一首用分解和弦写成的练习曲式的前奏曲,既很有规律又神采飞扬,这些分解和弦的最高音可以连成一个旋律,随后的赋格主题便是从这个旋律中孕育出来的。这部曲集也是巴赫创作的许多有教学目的的作品之一。在这类作品中比较著名的还有《二声部创意曲》、《三声部创意曲》以及《管风琴小曲集》和后来写于莱比锡时期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卷等。C、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在巴赫的器乐曲中是非常重要的作品。它们各有24首前奏曲与赋格(24个大小调各一首),合起来共有48首。除了教学目的,巴赫创作它们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要向世人展示运用十二平均律便可以在任何一个调上自由地转调。D、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是一个惊人的艺术宝库,不仅在音乐技巧上无与伦比,而且充满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因此被后人誉为“钢琴家们的《旧约全书》”。

A. 巴赫出版于1722年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中的第一首是前奏曲与赋格(C大调)。
B. 前奏曲与赋格(C大调)是一首用分解和弦写成的练习曲式的前奏曲,既很有规律又神采飞扬,这些分解和弦的最高音可以连成一个旋律,随后的赋格主题便是从这个旋律中孕育出来的。这部曲集也是巴赫创作的许多有教学目的的作品之一。在这类作品中比较著名的还有《二声部创意曲》、《三声部创意曲》以及《管风琴小曲集》和后来写于莱比锡时期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卷等。
C. 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在巴赫的器乐曲中是非常重要的作品。它们各有24首前奏曲与赋格(24个大小调各一首),合起来共有48首。除了教学目的,巴赫创作它们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要向世人展示运用十二平均律便可以在任何一个调上自由地转调。
D. 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是一个惊人的艺术宝库,不仅在音乐技巧上无与伦比,而且充满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因此被后人誉为“钢琴家们的《旧约全书》”。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关于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721年巴赫收集了他的6首最好的协奏曲献给勃兰登堡的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侯爵,这就是著名的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勃兰登堡侯爵的宫延位于普鲁士的首都柏林,巴赫无疑是想在政治上更加重要的城市柏林寻求一份工作(但没有成功),同时,他也是想向这位未来可能的雇主展示一下他写作大协奏曲的技巧。B、大协奏曲这种以一组独奏乐器与乐队相抗衡的协奏曲形式通常也有三个乐章,在第一乐章,乐队一般先演奏一个随后反复再现的主题,独奏者小组(通常是两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与乐队一起演奏,然后,独奏者继续演奏自己的技巧性更强的段落。C、巴赫的这部作品规模较大,使用了多种多样的独奏乐器的组合,例如第一首运用了一个木管乐器组;第二首用了小提琴、双簧管、竖笛和高音小号;第三首全用了弦乐;第五首的独奏组则有羽管键琴、小提琴和长笛。D、作为巴赫最早的大型器乐作品,这部作品展现了绚丽多彩而又富于独创性的对比,华丽而高超的复调技法,以及活跃而宏伟的旋律,特别是木管乐器的运用极为出色。可以说,巴赫用这首作品把大协奏曲这种 当时已趋于过时的体裁推向了最后的高峰。

A. 1721年巴赫收集了他的6首最好的协奏曲献给勃兰登堡的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侯爵,这就是著名的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勃兰登堡侯爵的宫延位于普鲁士的首都柏林,巴赫无疑是想在政治上更加重要的城市柏林寻求一份工作(但没有成功),同时,他也是想向这位未来可能的雇主展示一下他写作大协奏曲的技巧。
B. 大协奏曲这种以一组独奏乐器与乐队相抗衡的协奏曲形式通常也有三个乐章,在第一乐章,乐队一般先演奏一个随后反复再现的主题,独奏者小组(通常是两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与乐队一起演奏,然后,独奏者继续演奏自己的技巧性更强的段落。
C. 巴赫的这部作品规模较大,使用了多种多样的独奏乐器的组合,例如第一首运用了一个木管乐器组;第二首用了小提琴、双簧管、竖笛和高音小号;第三首全用了弦乐;第五首的独奏组则有羽管键琴、小提琴和长笛。
D. 作为巴赫最早的大型器乐作品,这部作品展现了绚丽多彩而又富于独创性的对比,华丽而高超的复调技法,以及活跃而宏伟的旋律,特别是木管乐器的运用极为出色。可以说,巴赫用这首作品把大协奏曲这种当时已趋于过时的体裁推向了最后的高峰。

1723年5月,巴赫举家迁至莱比锡,在莱比锡他计划为教会年写五套康塔塔(大约每年60首),最后完成了两套,第三套只写了一部分,其他部分不幸遗失了。现存的巴赫康塔塔有()首,占了他作品总数的一半(其中绝大多数是),因此相当重要,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那些运用了()曲调的康塔塔。巴赫在这个时期创作的两部受难乐——() (1722-1723年作,1724年首演)和() (1727年首演,1729和1736年修改)使德国的()体裁的创作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这些作品超越了()的局限,具有很强的(),集中体现了巴赫作品中深刻的()精神。英国音乐学家帕里认为《马太受难曲》是(),也有人认为它是“瓦格纳《尼伯龙根指环》问世之前的最伟大的戏剧作品。”A、三百多;宗教康塔塔;经文歌;《约翰受难乐》;《马太受难乐》B、两百多;宗教康塔塔;众赞歌;《约翰受难乐》;《马太受难乐》C、应答受难乐;宗教仪式音乐;思想性;人道主义;“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D、受难清唱剧;宗教仪式音乐;戏剧性;人道主义;“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

A. 三百多;宗教康塔塔;经文歌;《约翰受难乐》;《马太受难乐》
B. 两百多;宗教康塔塔;众赞歌;《约翰受难乐》;《马太受难乐》
C. 应答受难乐;宗教仪式音乐;思想性;人道主义;“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
D. 受难清唱剧;宗教仪式音乐;戏剧性;人道主义;“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

1733年,巴赫创作了()中的“慈悲经”和“荣耀经”,并把它献给德累斯顿的萨克森选帝侯,以争取获得宫廷作曲家的头衔。

莱比锡的后期,巴赫的生活与创作出现了新的面貌。他积极出版自己的作品,教更多的学生,举办管风琴独奏会,发明或改进新的乐器。在创作上,他开始对(),即()时期的复调音乐感到兴趣,研究、抄写和改编了一些对位风格的作品,并对自己的创作和巴罗克的复调音乐进行了反思和总结。这一点特别深刻地反映在他晚年的一些杰作中,其中包括()(提示:按照教材的书写顺序来填写)。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