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德奥兴起的一个现代流派。它最先出现在绘画、文学等领域,然后扩展到音乐领域。表现主义常常与印象主义相对立而言。简单地说,如果印象主义是把人们对()描绘下来,那么,表现主义就是把人们()表现出来。印象主义描绘的对象主要是(),以及它们周围的色彩、光线和气氛。表现主义抓住的却是()。它强调的不是(),而是艺术家()。勋伯格说:“作曲家力求达到的唯一的、最大的目标就是表现他自己。”表现主义者往往把()当作创作的唯一依据,用自己()来代替()。( )
A. 内心的体验;外界的印象;大自然、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人的内心的、灵魂深处的感觉和情绪;客观物体的外貌;自我的感受和体验;自身内心的体验;主观对现实的理解;真正的现实。
B. 外界的印象;内心的体验;人的内心的、灵魂深处的感觉和情绪;大自然、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客观物体的外貌;自我的感受和体验;自身内心的体验;主观对现实的理解;真正的现实。
C. 外界的印象;内心的体验;大自然、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人的内心的、灵魂深处的感觉和情绪;客观物体的外貌;自我的感受和体验;自身内心的体验;真正的现实;主观对现实的理解。
D. 外界的印象;内心的体验;大自然、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人的内心的、灵魂深处的感觉和情绪;客观物体的外貌;自我的感受和体验;自身内心的体验;主观对现实的理解;真正的现实。
查看答案
表现主义音乐与过去的音乐有着继承关系,它的根子就在()的()的作品之中,如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1865)、理夏德• 施特劳斯的独幕歌剧《莎乐美》(1905)、《埃勒克特拉》(1909)等。在这些作品中,无论是对强烈、紧张的情绪的描绘,对悲痛、绝望的心理的刻画,还是对奇特、恐怖的形象的塑造,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表现主义的特征。 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和他的两个学生贝尔格和韦伯恩,他们三人都出生在维也纳,有时也被称作()。( )
A. 晚期浪漫主义;高度戏剧性;“新维也纳乐派”
B. 前古典主义乐派;情感风格;“20世纪维也纳乐派”
C. 巴罗克繁盛期;鲜明色彩性;“新维也纳乐派”
D. 维也纳古典乐派;严谨风格;“20世纪维也纳乐派”
勋伯格精通古典音乐,他的教学内容完全是()的。与一般人想象的相反,他从不教授()。他的学生们对他很尊敬。但是,作为作曲家,他的作品演出几乎每次都受到观众嘲笑。( )
A. 中古;“中古音乐”
B. 现代;“古典音乐”
C. 传统;“现代音乐”
D. 守旧;“古代音乐”
勋伯格使用瓦格纳半音化的和声语言,()是他第一首重要作品,也是他第一首引起听众激烈反对的作品,但后来却成了他最常被演出的作品之一;第一首无调性作品是();第一首用无调性写成的管弦乐作品是();第一首完全用十二音体系写成的作品是()。( )
A. 《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一个华沙的幸存者》;歌剧《摩西与阿伦》
B. 独幕音乐剧《幸福的手》;《第三弦乐四重奏》;《乐队变奏曲》;《第四弦乐四重奏》
C. 交响诗《佩利阿斯与梅丽桑德》;大合唱《古列之歌》;独角戏《期待》;独唱套曲《月迷彼埃罗》
D. 弦乐六重奏《净化之夜》;《钢琴曲三首》;《五首管弦乐曲》;《钢琴组曲》
关于韦伯恩的创作特点及其影响,下列表述符合史实或事实依据的是( )。
A. 韦伯恩与贝尔格不同。他们两人虽然都以勋伯格的作曲方法为基础,但从20世纪音乐发展来看,贝尔格尽力把它拉回“过去”,使它向传统靠拢,而韦伯恩更倾向 “未来”,更具“先锋性”。
B. 韦伯恩把勋伯格的作曲规则运用得更加彻底、更加极端、更加理性化,因而使他的音乐语言更加抽象、主观,带有更多的实验的性质。
C. 韦伯恩创作的具体表现如:(1)旋律、和声的零碎和片断。(2)织体的节俭。(3)曲式结构的简短。
D. 韦伯恩的上述独特风格,促进了二战以后新音乐的发展:(1)影响了点描派(pointillism)音乐的形成。(2)预示了序列音乐的发展。(3)提高了音色在作品中的地位。因此,本选项,再加上A、B、C选项,才能构成本题的完整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