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诗(symphonic poem,德-sinfonische dichtung)是李斯特对西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当他为柏辽兹的标题交响曲欢呼时就阐明了自己对音乐标题性的理解。他毫不怀疑“音乐是能再现当代诗歌巨作中的光辉形象的”,认为音乐家选择标题“描绘或说明乐曲所隐含的和它所要引起的感情”,使自己的音乐和标题“文字所表现的思想融合为一个整体”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这种新形式既是音乐史中早已存在的现象,又是当代及未来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他的()首交响诗正是这种理念的实践,并将标题音乐的()引向深化。( )
A. 17;原则与内涵
B. 19;形式与内容
C. 13;原则与内涵
D. 15;概念与形态
柏辽兹利用传统交响曲的框架进行艺术的探索和突破,李斯特却为了用音乐来融化这些诗歌内容而创造了一种新形式--交响诗。它(),每部交响诗与所配标题的关系不重(),更多是一种(),突出的是()那显现或隐含的诗意及()的表现。( )
A. 不是简单的“标题音乐”;描绘;喻意深长的情感体验;原作;作曲家内在情绪
B. 就是简单的“标题音乐”;描绘;喻意深长的情感体验;原作;作曲家内在情绪
C. 不是简单的“标题音乐”;抒情;喻意深长的情感体验;音乐;作曲家内在情绪
D. 就是简单的“标题音乐”;抒情;喻意深长的情感体验;音乐;作曲家内在情绪
《b小调钢琴奏鸣曲》(R.21,1852-1853)是李斯特少有的(),它严峻、肃穆、内省的风格及结构手法与他的交响诗相近,奏鸣曲采用()(Monothematic)的发展手法,将四个乐章的内容含量组织在一个包含呈示、展开和再现部分的大型乐章中,主题由()构成,以其变化形态贯穿于整部作品之中,材料间的互相关联与冲突更增添整个作品的()。( )
A. 现实主义作品;单乐章结构和单一主题;多个动机材料;戏剧性
B. 无标题作品;单乐章结构和单一主题;多个动机材料;戏剧性
C. 古典主义作品;单乐章结构和单一主题;多个动机材料;逻辑性
D. 无标题作品;多乐章结构和单一主题;十多个动机材料;艺术性
《匈牙利狂想曲》(Hungarian Rhapsodies,R•106,1846-1885)是李斯特最受欢迎的钢琴作品,一共有()首,同代人将此作中的数首改编成管弦乐的形式。尽管20世纪的人们已经明确()并非真正的匈牙利民间音乐,但这部持续创作了近40年的整套作品,就像肖邦的玛祖卡一样是维系李斯特与其祖国之间的纽带。( )
A. 17;波罗乃兹音乐
B. 18;蒙古族音乐
C. 20;阿拉伯音乐
D. 19;吉普赛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