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说:“读万卷书,书,是别人走过的路;行万里路,路,是自己撰写的书。”读万卷书, 更要行万里路,从哲学上讲,这是因为
A. 真理是永恒不变的,而现实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B. 理论是否正确要接受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C. 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
D.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查看答案
“回声室效应”意指网络技术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在无形中给人们打造出一个封闭的、高度同 质化的“回声室”。相似排斥多元,同质走向极端。近年来,算法导向的新闻推荐技术使人们更 便利地接触个人感兴趣的信息,然而不知不觉中深陷“信息茧房”的桎梏。在网络空间内,人 们经常接触相对同质化的人群和信息,听到相似的评论,倾向于将其当作真相和真理,不知不 觉中窄化自己的眼界和理解,走向故步自封甚至偏执极化。碎片化的解读固然让人们在信息爆 炸时代得到“快餐式”的满足感,却失去了多元解读、深度理解的能力。以上材料给我们的启 示有
A. 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掌握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并对其进行加工制作
B. 现象与本质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C.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交替决定事物的性质
D. 应该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
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宁折不屈!”可俗话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伸能屈!”俗话说:“亡 羊补牢,未为迟也!”可俗话又说:“亡羊补牢,为时已晚!”这说明
A. 真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B.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C. 价值不具有客观性
D. 真理是具体的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意味着
A. 真理与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B. 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 在一定条件下真理与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D. 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才是绝对的
毛泽东曾经形象地把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比喻为“长河”与“河段”“水滴”的关系。 他说:“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 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 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
B.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根源于认识世界的能力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矛盾
C. 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
D.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同一真理的不同表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