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关于莫扎特的歌剧,下列说法符合史实或事实依据的有:( )

A. 莫扎特喜歌剧音乐的成功之处在于,所有的角色鲜明生动、恰如其分,情感的表达极为妥贴、细腻。比如《费加罗的婚姻》,各个表现对象都被莫扎特用准确的音乐语言赋予了鲜活的生命。重唱在莫扎特的歌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费加罗的婚姻》中,作曲家不仅以重唱刻画了不同角色的性格,而且赋予重唱以表达戏剧冲突的重任。
B. 《唐璜》写于1787年,唐璜这个人物从17世纪的西班牙戏剧开始,就是以反派形象出现的人物,而莫扎特把这个传说中的浪荡子,塑造成一个蔑视习俗的、大胆而浪漫的人,这个面对墓地石客带来的死亡镇定自若的人物开创了下一个世纪反叛个性的先河。1791年创作的《魔笛》,是他的最后一部歌剧。这部以德奥歌唱剧形式为主干的歌剧,同时也综合了意大利正歌剧、喜歌剧的因素。
C. 莫扎特继格鲁克之后,给歌剧这种艺术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与格鲁克不同的是他强调诗词要顺从于歌唱;角色性格的刻画与内心情感的表述,是用令人信服的美妙音乐来实现的,音乐在歌剧中占据着支配的地位。
D. 莫扎特是个戏剧天才,他巧妙地将音乐的旋律结构和戏剧的情节动作完美地连接起来,成为名符其实的歌唱戏剧艺术,因此莫扎特各种类型的歌剧,至今仍保持着动人的魅力。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莫扎特在自己的创作中完善了钢琴协奏曲的古典范式,主要体现在:( )

A. 第一乐章所采用的奏鸣曲式,与交响曲及奏鸣曲中的同一曲式有些区别:它确定为“双呈示部”,即由乐队首先演奏第1呈示部,然后独奏出现与乐队一起协奏第2呈示部。这样不仅加深整个乐章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听觉印象,而且突出管弦乐队的丰富色彩。
B. 第1呈示部结束于主调,第2呈示部转入属调或关系调,与接续的展开部相接。
C. 当再现部进入结束终止式时,乐队以主六四和弦引进钢琴独奏的华彩乐段(cadenza),最后以乐队与独奏的合奏结束整个乐章。
D. 莫扎特协奏曲的第二乐章通常是抒情的歌调,在气质、速度与调性上与前后乐章形成对比。第三乐章采用回旋曲或回旋奏鸣曲,速度一般要比第一乐章更快,情绪也更为热烈,炫技与活力在这个终曲乐章中并存。

莫扎特的《第40“浪漫”交响曲》,具有如下特点:( )

A. 采用的是小调性(g),与39(降E)、41(C)交响曲的大调性质相比独具个性。
B. 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但他省略了海顿常用的慢板引子而直接进入快板主题,使带着哀伤的深情主题更为突出。
C. 终曲乐章,虽然保持着舞曲的流畅与精美,但开阔舒展的旋律、充满动力的展开部以及配器、和声的意外处理,都使它成为整部交响套曲的合理而完美的结束。
D. 旋律极富歌唱性,优美细腻、流畅而多变化,乐队配制并不大,但对乐器音色的把握与丰富新奇的变化令人赞叹,这些不仅和莫扎特的声乐风格不可分割,也与维也纳市民音乐及意大利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下列选项中,()是贝多芬创作的第二个时期(维也纳时期)完成的?( )

A. 包括“悲怆”(Op.13)、“月光”(Op.27,No.2)、“暴风雨”(Op.31,No.2)在内的前20首钢琴奏鸣曲。
B. 用德国诗人马蒂松(Matthisson)的抒情诗写作的歌曲《阿德拉依德》等;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
C. 《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第三(英雄)交响曲》
D. 歌曲《谁是自由人》、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等。

下列选项中,()是贝多芬创作成熟时期完成的?( )

A. 从第三到第八交响曲,第三到第五钢琴协奏曲。
B. 从第21首“瓦尔德斯坦”到第26首“告别”的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协奏曲及“克罗采”、“春天”小提琴奏鸣曲。
C. 从“拉祖莫夫斯基”(Op,59)到作品74、95等重要的弦乐四重奏作品。
D. 为戏剧、歌剧或芭蕾舞剧写的管弦乐配乐及序曲:《科里奥兰》、《埃格蒙特》、《莱奥诺拉》及《普罗米修斯》,歌剧《费德里奥》等。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