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威尔第在1643年逝世后,威尼斯重要的歌剧作曲家有()。A、卡瓦利 B、雷格伦奇 C、帕拉维奇诺 D、切斯蒂
A. 卡瓦利
B. 雷格伦奇
C. 帕拉维奇诺
D. 切斯蒂
查看答案
1652年前后,一个名叫菲比·阿莫尼奇的旅行剧团到那不勒斯上演威尼斯的歌剧,才把歌剧这种形式引进了这座风光优美的城市。17世纪末,这里的巴托罗缪剧院得到扩建,歌剧创作和演出活动日渐繁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并且形成了18世纪意大利歌剧的标准形式——()。A、萨托里奥的歌剧选取了神话或历史的英雄题材,并擅长于用音乐表现深厚的情感。在雷格伦奇和帕拉维奇诺的歌剧中,已开始出现一些返始咏叹调(da capo aria),即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的咏叹调。B、首先是出现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宣叙调,一种是干唱宣叙调,用于较长的对白或独白,独唱声部只用通奏低音伴奏。另一种是带伴奏的宜叙调,用于富有情感性和戏剧性的紧张场景中,独唱由乐队伴奏。这种宣叙调也可能有清唱或只用通奏低音伴奏的部分,乐队的使用主要在于加强和渲染声乐线条中情感的爆发。C、其次,返始咏叹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这种形式中,通常作曲家不再把再现的A段写出,而只在B段的结尾处标记da capo(意为从头反复,故译作“返始“),在A段结尾标记Fine(意为结束)。如果从乐队前奏之后开始反复,则在开始反复处作出标记,并在B段结尾标 记dal segno al fine(意为从记号反复到结束)。D、最后,咏叙调也继续被运用在那些既不像宜叙调那样节奏自由,又不像咏叹调那样抒情和有规律的段落中。
A. 萨托里奥的歌剧选取了神话或历史的英雄题材,并擅长于用音乐表现深厚的情感。在雷格伦奇和帕拉维奇诺的歌剧中,已开始出现一些返始咏叹调(da capo aria),即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的咏叹调。
B. 首先是出现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宣叙调,一种是干唱宣叙调,用于较长的对白或独白,独唱声部只用通奏低音伴奏。另一种是带伴奏的宜叙调,用于富有情感性和戏剧性的紧张场景中,独唱由乐队伴奏。这种宣叙调也可能有清唱或只用通奏低音伴奏的部分,乐队的使用主要在于加强和渲染声乐线条中情感的爆发。
C. 其次,返始咏叹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这种形式中,通常作曲家不再把再现的A段写出,而只在B段的结尾处标记da capo(意为从头反复,故译作“返始“),在A段结尾标记Fine(意为结束)。如果从乐队前奏之后开始反复,则在开始反复处作出标记,并在B段结尾标记dal segno al fine(意为从记号反复到结束)。
D. 最后,咏叙调也继续被运用在那些既不像宜叙调那样节奏自由,又不像咏叹调那样抒情和有规律的段落中。
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对后来的交响乐所作的铺垫性贡献,从下列表述中可以得到印证。()A、在一些最富于情感性的场景中,斯卡拉蒂还使用带伴奏的宣叙调来加强戏剧效果,这种形式在1650年前后出现,它的伴奏除了通奏低音,还要增加两个小提琴声部,有时再加一个中提琴。B、斯卡拉蒂的乐队包括弦乐器(小提琴和中提琴)、通奏低音乐器、双簧管和大管(经常重叠弦乐),偶尔也使用小号或圆号。C、他的歌剧序曲(sinfonie)通常与歌剧本身没有音乐材料上的联系,包括三个不同的部分,速度的顺序是“快——慢——快”,开始的快板是两拍子的,有很多琶音和音级转换。中间是对比性的柔板,最后的快板是三拍子的,带有基格舞曲式的节奏。这种歌剧序曲也称“意大利序曲”,它被认为是后来的交响乐的一个主要的前身。D、总之,在1600年前后诞生的意大利歌剧,经过蒙特威尔第、卡瓦利和切斯蒂等人的努力,在斯卡拉蒂的作品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A. 在一些最富于情感性的场景中,斯卡拉蒂还使用带伴奏的宣叙调来加强戏剧效果,这种形式在1650年前后出现,它的伴奏除了通奏低音,还要增加两个小提琴声部,有时再加一个中提琴。
B. 斯卡拉蒂的乐队包括弦乐器(小提琴和中提琴)、通奏低音乐器、双簧管和大管(经常重叠弦乐),偶尔也使用小号或圆号。
C. 他的歌剧序曲(sinfonie)通常与歌剧本身没有音乐材料上的联系,包括三个不同的部分,速度的顺序是“快——慢——快”,开始的快板是两拍子的,有很多琶音和音级转换。中间是对比性的柔板,最后的快板是三拍子的,带有基格舞曲式的节奏。这种歌剧序曲也称“意大利序曲”,它被认为是后来的交响乐的一个主要的前身。
D. 总之,在1600年前后诞生的意大利歌剧,经过蒙特威尔第、卡瓦利和切斯蒂等人的努力,在斯卡拉蒂的作品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法国早期歌剧作家吕利的歌剧序曲的特点:()A、吕利的歌剧序曲被称为法国序曲,他在他的宫廷芭蕾中就已开始运用这种形式了。B、这种序曲包括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反复,第一部分是慢板,以主调风格和附点节奏为特征。C、第二部分是快板,运用赋格或近似赋格的风格,并以开头的慢板部分的简短再现结束。D、法国序曲在结构上是带再现的二部曲式,它的音乐充满庄严、尊贵和节庆的气氛。
A. 吕利的歌剧序曲被称为法国序曲,他在他的宫廷芭蕾中就已开始运用这种形式了。
B. 这种序曲包括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反复,第一部分是慢板,以主调风格和附点节奏为特征。
C. 第二部分是快板,运用赋格或近似赋格的风格,并以开头的慢板部分的简短再现结束。
D. 法国序曲在结构上是带再现的二部曲式,它的音乐充满庄严、尊贵和节庆的气氛。
17世纪英国作曲家所作的歌剧完整保留至今的只有两部:()A、一部是由本·琼森(Ben Jonson,1573-1637)创作的《黑色假面舞》(1605)。B、一部是由马修·洛克(Matthew Locke,?1621-1677)谱曲的假面舞《丘比特与死神》。C、一部是由约翰·布洛作曲的《维纳斯与阿多尼斯》(约1684)。D、一部是由亨利·普塞尔作曲的《迪多与伊尼》(1689)。
A. 一部是由本·琼森(Ben Jonson,1573-1637)创作的《黑色假面舞》(1605)。
B. 一部是由马修·洛克(Matthew Locke,?1621-1677)谱曲的假面舞《丘比特与死神》。
C. 一部是由约翰·布洛作曲的《维纳斯与阿多尼斯》(约1684)。
D. 一部是由亨利·普塞尔作曲的《迪多与伊尼》(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