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通读是“三校一读”制度的一个环节 B. 通读可以从初校样开始 C. 通读的重点是寻找校样中的各种错误 D. 通读是脱离原稿审读校样
A. 责任校对必须是专职校对人员 B. 责任校对必须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C. 责任校对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 D. 责任校对负责付印样的通读工作 E. 责任校对负责监督检查各校次的质量
A. 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责任校对 B. 校对室主任 C. 责任编辑 D. 总编室主任
A. 点校的优点是可以自由支配校对速度,遇难可慢,有助于提高校对质量 B. 读校的优点是可以脑、眼、手并用,获得“一目两行”的妙用 C. 折校比点校的劳动强度大,校对人员容易疲劳 D. 倒校的校对速度比较慢,但校对人员不会受思维定式的影响 E. 读校的主要缺点是容易受同音字、近音字和多音字的干扰而发生错误
A. 在古代相当长的时期里,编校是合一的 B. 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前提 C. 在书刊生产过程中,编辑与校对的目标完全一致,都是为了将差错消灭在书刊印刷之前 D. 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 E. 校对工作和编辑工作两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A. 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 B. 在古代相当长的时期里,编辑与校对是合一的 C. 校对工作和编辑工作的区别是前者必须用校对符号,后者不得用校对符号 D. 编辑工作与校对工作有共同的目标 E. 校对工作与编辑工作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A. 点校 B. 连校 C. 读校 D. 分校
A. 对校法 B. 本校法 C. 读校法 D. 他校法
A. 以经过编辑加工的原稿为依据 B. 对原稿的明显错误直接处理 C. 不订正校样的差错 D. 对原稿可能存在的错误提请主编核实
A. 校异同在于保证原稿的真实性不被损害 B. 校是非要求校对者有广博的知识 C. 校是非和校异同都是为了消灭出版物中的差错 D. 校是非的功能在于发现并直接改正原稿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