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校对工作具有“校异同”和“校是非”两大功能 B. 校异同的唯一依据是原稿 C. 校是非是指判断原稿中的是非 D. 校异同又称“活校”
A. 对校法有折校、点校、本校等具体操作方式 B. 折校法适用于改动较少的原稿 C. 由于折校法是一目两行地校对,形似字的错误容易被忽略 D. 点校法适用于改动较大的原稿
A. 决定是否采纳作者在校样上的修改 B. 承担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 C. 负责付印样的通读工作 D. 监督检查各校次的质量 E. 填写校对质量记录单
A. 五校一审制度 B. 三校一读制度 C. 三校一核制度 D. 编校合一制度 E. 责任校对制度
A. 责任校对制度 B. 人工对校制度 C. “三校一读”制度 D. 人机结合制度 E. 校对质疑制度
A. 通读校样时常采用本校法 B. 采用本校法应通过查阅文献作出是非判断 C. 本校法主要用于校异同 D. 本校法是校对人员通过本稿件前后、左右的互证和比较来发现问题 E. 本校法要求校对者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辨错能力
A. 本校 B. 折校 C. 他校 D. 理校
A. 指定一名具有一级校对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校对人员为责任校对 B. 校样在经过初校、二校、三校后即付印 C. 终校由外社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兼任 D. 责任校对通读初校样后即安排付印 E. 专业校对不少于三个校次
A. 初校 B. 誊样 C. 通读 D. 核红 E. 对片
A. 点校一般适用于改动较大或者文字排列方向与校样横竖不一的原稿 B. 折校是最为常用的对校法 C. 通读付印样时,必须用折校法,不能用点校法 D. 折校时既可折原稿,也可折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