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列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材料:
材料1
劳动资料的使用和创造,虽然就其萌芽状态来说已为某几种动物所固有,但是这毕竟是人类劳动过程独有的特征,所以富兰克林给人下的定义是“a tool making animal”,制造工具的动物。动物遗骸的结构对于认识已经绝迹的动物的机体有重要的意义,劳动资料的遗骸对于判断已经消亡的社会经济形态也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04页,1975年版)
材料2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树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足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33页)
材料3
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只有当社会物质生活发展已在社会面前提出新的任务时,才会产生出来。可是,它们既已产生出来,便会成为最严重的力量,能促进解决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所提出的新任务,能促进社会前进。在这里也就表现出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政治观点和新政治制度所具有的那种伟大的、组织的、动员的和改造的意义。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所以产生出来,正是因为它们为社会所必需,因为若没有它们那种组织的、动员的和改造的工作,便无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中已经成熟的任务。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既已在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所提出的那些新任务基础上产生出来,便能扫除障碍,深入民众意识,动员民众,组织民众去反对社会上衰颓着的势力,因而便利着推翻社会上正在衰颓而阻碍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势力。
于是,社会思想、理论和政治制度既已在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过程、社会存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成熟的那些任务基础上产生出来,便能反过来影响到社会存在,影响到社会物质生活,造成必要条件来彻底解决社会物质生活中业以成熟的任务,并使这社会物质生活可能向前发展。
(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材料4
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40-741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4,说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2)根据材料2,说明“社会革命时代到来的条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3,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阅读下列关于人与规律关系的材料。
材料1
赫拉克立特则进一步把“命运”称为“逻各斯”,他宣称命运本身就是那贯穿宇宙实体的“逻各斯”。他认为“逻各斯”永恒存在着,万物都是根据“逻各斯”而产生,它是任何事物都应该遵从的。
摘自《欧洲哲学简史》
材料
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的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一旦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而起着作用的 (马克思把这点重达了千百次)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在人类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对自然界的统治是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在人脑中客观正确反映的结果,它证明这个反映(在实践向我们表明的范围内)是客观的,绝对的、永恒的真理。
摘自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材料3
承认自然界的必然性,并从其中引出思维的必然性,这是唯物主义。从思维中引出必然性、因果性、规律性等等,这是唯心主义。
摘自《列宁选集》第2卷,第167页
材料4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美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
摘自《恩格斯有关论述》
材料5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就《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对中外媒介进行了发布。他指出,经过近些年来的努力,全国环境污染恶化趋势总体上开始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地区和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他同时指出,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具体表现为,水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是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水源污染日益突出;我国近岸海水污染严重,海洋污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近岸海域东海污染最重,其次是渤海,南海、黄海水质相对较好;1999年,我国大气环境污染仍然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少数特大城市属煤烟与汽车尾气污染并重类型。酸雨污染范围大体未变,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污染程度居高不下。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6月6日第一版)
请回答如下问题:
(1)分析材料1、2、3,简述“逻各斯”含义,并指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规律问题上的区别。
(2)分析材料4,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的含义。
(3)分析材料5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答案] B
[分析] 此题考查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容的掌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商业从属于第三产业。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是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要加快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振兴支柱产业。本题正确选项应为B项。

下面是一组关于美国股市行情的材料:
材料1
法新社纽约7月1日电 由于世界通信公司在严重的会计丑闻曝光后第一次恢复在股市交易,纳斯达克指数7月1日重挫59.41点,跌至5年来的最低点,降幅达4.06%。
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当天下跌133.47%,以9109.79点报收,下跌1.44%。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下跌21.17点,以968.65点收市,降幅达2.14%。这也是自去年9月21日以来的最低点。
经过5天的暂停交易,世界通信公司股票7月1日在纳斯达克市场恢复交易后,股价骤降 77美分,以6美分报收,下降幅度达到92.77%。交易量为15亿股,占当天纳斯达克市场交易量的一半。现在,世界通信公司的未来也许就要取决于债权人了。
——摘自2002年7月3日《参考消息》
材料2
自去年底安然公司财务欺诈行为被揭露以来,美国大公司会计丑闻频频曝光,投资者信心连遭打击,美国股市因此受到重创,主要股指上周均跌至“9?11”恐怖袭击以来的最低水平。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季度内,道?琼斯指数下跌了11.2%,纳斯达克指数的降幅超过20%,而代表性更广的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也下跌了13.7%。
最近魏斯评级公司在调查了7000家公司后发布的报告说,有多达三分之一的美国上市企业可能存在捏造盈利报告的问题,信用危机震撼着华尔街。
今年初,环球通讯公司和凯马特百货连锁店步安然公司后尘,也因财务问题申请破产保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政府机构以及行业组织因此扩大了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和投资银行分析师违规行为的调查,导致更多的丑闻浮出水面。
6月25日,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世界通信公司宣布,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发现在过去5个季度中有38亿美元的费用被记为资本开支,并因此将公司原本的亏损状况虚报为盈利15亿美元。28日,施乐公司又宣布,该公司过去5年内虚报了14亿美元的税前利润。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哈维?皮特近日将安然公司破产,安达信公司解体和世界通信公司会计问题曝光与“9?11”恐怖袭击事件共同列为金融市场遭遇的四大危机。
——摘自2002年7月2日《京华日报》
材料3
近来不断出现的财务欺诈案件是美国历来最大宗的企业诈骗案之一,在美国引发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扰乱了股票市场。股票市场在美国经济当中占有重要地位,有超过一半的家庭持有股票,股市的震荡直接影响到民众对政府的信心。不仅如此,丑闻的接踵而来也将进一步冲击美国企业的整体形象,直接影响到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
——摘自2002年7月3日《京华时报》
材料4
7月1日,第三季度的第一天,也是本周华尔街的头一个交易日。人们本来希望股市有转好迹象,没想到却是“极度沉闷”的一天。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仍然以三位数的幅度“栽跟头”;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更惨,跌到了5年来的最低水平。
今年以来,纳指已缩水28%,标准普尔500下降16%,道指也下跌9%。
——摘自2002年7月3日《人民日报》
请回答:
(1)什么是股票价格?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2)结合材料1-4,分析今年美国股市下挫的主要原因。
第二部分选做题
选做题: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共10分,选做两题中的1道题)

以下是美俄首脑关于核裁军问题谈判的材料:
材料1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美俄首脑会晤前略施小计,使使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美国导弹防御计划问题上陷于尴尬境地。
在今天与克林顿举行会晤之前,普京提出了一项新的、颇具吸引力的遏制“无赖”国家的计划。这项计划对反对华盛顿目前的核防御计划的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这项计划显示,普京向美国提出的挑战将比他的前任叶利钦提出的挑战更复杂、更令人生畏。
普京的新建议既大胆,又有创造性。他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的采访时表示,那些国家的导弹一发射便应立即将它们击落,而不是在它们落地前对其进行拦截。他说,这将帮助保卫所有国家,包括欧洲和俄罗斯。普京说:“我们必须对付新出现的威胁,但是我们建议大家一起来回击它们。”
普京指出,新的威胁来自那些只拥有远程地基导弹的国家,对付它们的最好办法是在导弹发射时。“它们没有核潜艇,没有可以携带核武器的飞机,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些保护伞置于潜在的威胁地区上空。”
普京说:“我们可以用这一保护伞来联合保卫整个欧洲。我们在技术上和政治上能够做到。我们希望向克林顿总统提出这些建议,并同他讨论这个问题。”
美国的反应是审慎的。但是,俄罗斯的建议与华盛顿正在制订的那个复杂(许多人认为不可行)计划大相径庭。美国希望俄罗斯同意修改1972年反弹道导弹条约,以便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能够得以实施。
普京在这一点上暗示了某种灵活性。他说:“我们认为那是这个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协议。我们认为……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和世界在不断变化,我们可以在这个领域共同努力,在不破坏反弹道导弹条约的情况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普京使人看到了回旋余地,提出了具有创造性的建议,并对欧洲普遍关心的问题表示关注,从而表现出了高超的技巧。许多欧洲人将把他的态度与美国越来越僵硬和傲慢的态度加以比较。
美国《独立报》2000年6月4日文章《普京的导弹计划智胜美国》
材料2
克林顿和普京通过首次正式首脑会谈,在进一步的核裁军问题上,出现了“总论上赞成、具体问题上依然对立”的结果。这是因为,美国参议院否决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单方面要求修改反弹道导弹条约、推进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等美国方面的一连串行动,加深了俄罗斯方面对美国的不信任感。这突出表明,虽然美俄推进核裁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但是克林顿政府并没有主导这一进程的力量。
关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问题,美国的欧洲盟国也不断提出异议,认为“美国只考虑自己的做法将招致军备竞赛”。在国内,共和党威胁说“不允许轻易妥协”,束缚住了克林顿政府的手脚。可以说,对克林顿总统来说,在首脑会谈中,除了形成“总论”上的协议以外别无选择。
美国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等的导弹威胁作为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根据,但显而易见的是、被美国称为“伙伴”的俄罗斯和中国才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潜在防御对象。克林顿总统在访俄前举行的美欧首脑会谈中指出:“说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不会给其他国家带来好处是不合逻辑的。”结果,这让俄罗斯钻了空子,普京总结说:“如果这样的话,那就让美俄欧共同对抗新的威胁吧。”
《日本经济新闻》2000年6月5日文章《美国未能掌握裁军主导权》
材料3
[美联社莫斯科6月4日电]美俄就部署导弹屏障存在的分歧既反映出冷战时期对发生毁灭性核攻击的忧虑,也表明双方对当今世界的不同看法。
在此间举行的首脑会晤中,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林顿总统以下观点上同他进一步接近了:克林顿认为,北朝鲜、伊朗,可能还有其它一些敌对国家正在构成新的核威胁。
但是普京对禁止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1972年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当政期间,通过谈判签署的条约的部分内容的态度很坚决。而克林顿说,他希望通过对其修改,至少使部署有限的导弹防御系统合法化,以挽救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条约。
在此次首脑会晤上,克林顿成功地说服普京在如下声明上签了字:“国际社会正在受到危险的,越来越严重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扩散的威胁”。
普京在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新的威胁可能已经形成。但是,这位俄罗斯领导人在提到1972年签署的那项条约以及克林顿试图修改它时说:“我们反对实施一项比疾病本身更糟糕的治疗方案。”
材料4
美俄在这次首脑会谈中,围绕修改限制反弹道导弹条约等问题上没有消除分歧。在建立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不仅俄罗斯和中国反对,连德国的施罗德总理也唱反调,对俄罗斯来说,这是一股东风。
《日本经济新闻》2000年6月5日文章《普京将展开外交攻势,出访欧洲和中国》
请回答:
(1)克林顿与普京,在进一步的核裁军问题的会谈上,为什么会出现材料2中所说的“总论上赞成、具体问题上仍然对立”的结果。
(2)结合材料1—3,评析材料3中提到的,“我们反对实施一项比疾病本身更糟糕的治疗方案。”
(3)根据材料1—4,说明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企图遭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反对。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