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西方,最早将法理学作为一个学科来讲述和研究的是( )

A. 亚里士多德
B. 边沁
C. 奥斯丁
D. 萨维尼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下列哪一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的行为?( )

A. 指引作用
B. 预测作用
C. 评价作用
D. 教育作用

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该条文中的价值平衡,适用的是下列哪一项原则? ( )

A. 价值位阶原则
B. 个案平衡原则
C. 比例原则
D. 功利原则

下列关于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政治根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金属工具,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出现了剩余产品,开始产生私有制,这就动摇了原始公社和氏族习惯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原始公有制。
B. 在原始社会解体的过程中,曾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这三次社会大分工分别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商业成为独立的部门,从而使经常性的交换成为可能。
C. 在原始社会解体的过程中,个人财富逐渐累积起来,促进了私有财产的发展,社会划分为阶级一奴隶主和奴隶、富人和穷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出现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D. 在原始社会解体的过程中,氏族首领的威望逐渐降低,社会调整的权力转而由富人所掌握,氏族首领退出历史舞台,不再过问氏族内部的争端,而掌握私有财产的富人转而成为社会调整的主要角色。

下列有关法与社会关系的表述何者为正确?( )

A. 中国固有的法律文化深受伦理的影响;而宗教对于西方社会法律信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确立“法律至上”观念奠定了基础
B. “法的社会化”是西方观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现象,表明法律是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
C. 凡属道德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必为法律调整;凡属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则不一定为道德所调整
D. 生命科学的发展、器官移植技术的成熟对法律具有积极影响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