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滕王阁序》中,多处用典,请找出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滕王阁序》中,写景的语句很多,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对《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意有所极”中的“意”是由贬谪引发的惴栗之感,是将忧惧抑郁寄情于山水之中,不同于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意”。
B. 文章开头先写以前对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表明这些“幽泉怪石” 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和解脱,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
C. 作者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题“始得”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之比较结束全文。
D. 作者将“特立”之西山赋予了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和恢弘远大的志向,西山即我,我即西山,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邀,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枉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对《始得西山宴游记》这一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段中的“高下之势”、“尺寸千里”、“外与天际”三组画面,生动、准确地描绘出西山的“怪异”之景。
B. 文段中的“过”“缘”“斫”“焚”四个动词,领起四个短语,构成一种急促之势,说明他老而不稳的性格。
C. 在表现手法上,文段采用了“从对面着笔”的描写手法(衬托),产生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D. 在主题上,情景交融,将山水人格化,达到了描摹山水与言志抒情完美结合的境界。

读《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二段,对下列语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望西山,始指异之:看到了西山,才指点着认为它奇异。
B.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悠悠然与天地之气一道,而不知它的边际;巍峨无边啊与造物者相处,而不知它的尽头。
C.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这以后才知道我以前并未真正地游览过。
D.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青山白云,萦回缭绕,山里山外,水天一色,向四周一望,浑然成为一个整体。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