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经批准计入营业外支出的是()。
A. 计算差错造成的存货盘亏
B. 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盘亏
C. 固定资产盘亏
D. 出售原材料结转的成本
对中国人来说,“够了”的观念并不陌生,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自古就有“知足常乐”或“过犹不及”的说法。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强调凡事应当有一个合适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事情将不是变得更好,而是要变得糟糕了。所以人不能够放纵自己的贪欲,所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快乐的。实际上,这种观念在西方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两千多年苏格拉底就曾经对着雅典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 对这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够了”的观念
B. 儒家和道家都强调做事的“度”
C. 苏格拉底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
D. 中西方在某些观念上还是有相通之处的
国人对内需似乎还缺乏真正深刻的认识,往往是遇到困难了,才想起了扩大内需,仅仅把内需当成是GDP增长的一个工具。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1998年政府就提出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目标,但是十年来一直没有实现。2001年,中国加入WTO,出口连续几年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这个时候谁还想得起内需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是改善民生的基础,是实现.共享式增长的基本源泉。要不然中国经济的增长,看起来速度很快,但是国民福利会大打折扣。如果这一次依然把扩大内需仅仅当成一个工具,当成一个刺激经济的手段,那会“涛声依旧”,重复1998年以来那条路。现在不少人认为,中国要等待美国、欧洲这些经济体复苏,这就是寄希望于外需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典型看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扩大内需比扩大出口更重要
B. 政府在扩大内需的政策上贯彻不力
C. 我们要从更深层次上来认识扩大内需的作用
D. 扩大内需的重要性
国际公共关系联合会成立于()
A. 1945
B. 1965年
C. 1978年
D. 19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