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体系最庞大、涉及范围最广泛、规范内容最丰富的法律规范是:
查看答案
关于西周时期的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经周公制礼,西周王朝的礼基本上已经由习惯法转变为成文法
B. 礼的规范一般以确立行为模式为主,大多不带惩罚,但有国家刑法保障,是以为“出礼入刑”
C. 礼在西周时主要还贵族士人阶级享用的身份特权法,不对庶人开放。这就是所谓“礼不下庶人”
D. 作为礼的相对面,刑则偏重于惩罚,刑典上的刑罚都是针对庶人的,上层贵族不适用刑罚,是所谓“刑不上大夫”
《尚书·康诰》称:“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 周人认为,最严重的犯罪,就是不孝不友
B. “不孝”主要指不肯孝养自己的父母和违背祖先的遗训遗教
C. “不友”主要指大宗嫡长不肯友爱自己的兄弟,未尽到大宗对小宗的义务
D. 和“不孝不友”对应的罪名是“不慈不恭”,据《尚书·康诰》上的说法,统治者在惩处“不慈不恭”行为时可比照“不孝不友”减等处刑
《尚书·吕刑》中提及当时常见的司法腐败形式时说:“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对这句话的理解,有误的是:
A. “官”为“尝同官位”,指在司法审判中因官官相护导致的错误裁判
B. “反”为“诈反囚辞”,指在司法审判中因诱供逼供导致的错误裁判
C. “内”为“内亲用事”,指在司法审判中因亲戚关说导致的错误裁判
D. “货”为“行货枉法”,指在司法审判中因重用私人导致的错误裁判
《尚书·吕刑》称,周代的刑典是:“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对这段话解读错误的是:
A. 这段话提示我们,周代的刑典是“以刑统罪”的模式,法条所定的罪名可能是统归在刑罚种类之下的
B. 这段话提示我们,周代成文刑典的立法技术应该还比较有限,因为三千条罪名的法典显然是内容过于庞杂,而这些罪名因为附属于不同的刑罚,有可能会出现重复的现象
C. “剕罚之属五百”中的“剕”即是刖刑,为断足之刑
D. “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中的“大辟”即是死刑,周代的死刑分绞、斩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