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孔颖达疏《尚书·舜典》称:“夏,训大也,中国有文章光华,礼义之大。定十年《左传》云‘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是中国为华夏也”,关于这句话,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首先是一个文化概念,指以华夏古文明为源头和主干发展出的中华文明
B. “中国”是一个地理概念,最初仅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C. “中国”是一个族群概念,指以华夏族裔为核心的血缘群体
D. “中国”与“蛮夷”是相对的概念,二者在历史上一直处于敌对关系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对“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两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中国讲道德修养,蛮夷畏刑法惩罚,二者治理之道不同。戎狄不会谋害华夏,蛮夷不会扰乱中华。
B. 治理中国重在以德惠民,治理蛮夷重在以刑杀威吓。四方的蛮夷不可以威胁华夏文明,文明必须征服野蛮。
C. 中国人个性柔弱,喜欢道德感化;蛮夷人个性刚强,喜欢用刑杀伐。戎狄不会谋害华夏,蛮夷不会扰乱中华。
D. 应该用道德怀柔中国人,用刑罚威慑蛮夷人。四方的蛮夷不可以威胁华夏文明,文明必须征服野蛮。

对中国早期文献中出现的“法”和“法制”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A. 中国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法”大多为狭义理解,专指刑法。
B. 中国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法”大多为广义理解,指所有统治国家、规范社会的法则。
C. 中国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法制”主要指以礼与法共同建构的统治秩序,以惩罚性、威慑性的国家权力为后盾,属于强制规范。
D. 中国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法制”是与“仁义”“恩德”相对的概念,二者不能并行。

下列关于法的历史观,理解正确的是:

A.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法在历史发展中有随时代而变的内容,也有万古不易的原则。所以法律的内容有的可以随时代变革而更动,有的则应始终坚持不动摇。
B. 法律本身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随时变动。因此评价古代法制要客观,认识现代法制要理性,不能将现代法制认为是自古已有、理所当然且将万世传承而不易的法则。
C. 现代法制是人类法律文明发展的最高成就,所以应该用现代法制的体系去理解和建构古代的法律秩序和规范类别。
D. 古代法制中积攒了数千年人类法制建设的智慧,所以应该用古代的法律成果与法制传统为唯一标准来评判当今法制的高下得失。

杀菌锅属于连续式杀菌设备

A. 对
B. 错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