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北部的游吟诗人又被称为( ),以奥依语写作,这种方言即古法语,是现代法语的前身。
A. “恋诗歌手”(Minnesinger)
B. 游吟艺人(Menestrel)
C. 特罗巴多(Troubadour)
D. 特罗维尔(Trouvere)
关于中世纪法国游吟诗人歌曲,下列说法符合史实或事实依据的是( )。
A. 除了短小的方言歌曲外,还有比较长大的叙事体方言歌曲,这主要是北方游吟诗人的歌曲特征。
B. 北方诗人继续了北方地区英雄史诗的传统,擅长传奇故事的长篇叙事诗,但受南方抒情诗歌的影响,北方叙事诗也融进了抒情的爱情题材。
C. 北方游吟诗人歌曲的重要体裁有传奇(romance)、叙事歌曲(chanson dhistoire)和莱歌(lai)。
D. 以上三点都符合史实。
关于中世纪法国游吟诗人歌曲,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或事实依据的是( )。
A. 法国游吟诗人歌曲在音乐风格方面并不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
B. 游吟诗人歌曲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的影响,大多是单声的,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地弹唱。
C. 在音乐风格方面,一般来讲,南方游吟诗人歌曲分句不明确,旋律细腻精美,节奏处理较为复杂自由。北方歌曲受到南方游吟诗人歌曲的影响,但比南方歌曲朴实和直率,与民间歌曲接近,旋律段落轮廓比较分明和规整。
D. 北方游吟诗人歌曲喜爱加上叠歌,即反复歌唱时加上固定的歌唱部分。
关于中世纪德国“恋歌”(minnesang),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或事实依据的是( )。
A. 与法国南部和北部的游吟诗人歌曲发展的同时,德国也开始出现方言抒情歌曲。在德国这类歌曲被称为“恋歌”(minnesang),歌唱这些歌曲的歌手被称为“恋诗歌手”(minnesinger)。大约12世纪后期,方言抒情诗的恋歌在德国城镇和宫廷流传。
B. 相比起来,恋诗歌手唱的爱情歌曲比法国游吟诗人的歌曲抽象,有时有明显的宗教色彩,音乐旋律比较稳重严肃,多数是分节歌式的。在德国分节歌式的重复结构变化成一种有特色的歌曲形式,即aab的“巴体歌曲”(bar form)。这种歌曲中,歌词的开始两行建立在同一旋律的反复(aa),新的旋律(b)配上新的歌词,类似于副歌。德国世俗方言歌曲的题材内容与法国情况大致相同,除了爱情歌曲外,大多数法国世俗歌曲的体裁在德国也可以见到。
C. 单声的方言歌曲在德国保持的时间长于欧洲其他国家,它延续到14、15世纪,一直到16世纪随着骑士阶层的衰落,市民阶层崛起,恋诗歌手被新兴的市民中的小商人和手艺人的名歌手行会接替。
D. 以上三点都符合史实。
关于中世纪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方言歌曲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意大利的方言歌曲文献出现在13世纪,有两个方面的来源,一个是法国吟唱诗人的影响,一个是意大利本地的舞蹈歌曲传统。意大利13世纪最流行的舞蹈歌曲是巴拉塔(ballata),这原是伴随舞蹈的比较简单的重复性歌曲,后来逐渐演化成有较复杂结构特征的歌曲。典型的巴拉塔有两段,由独唱和合唱的叠句交替,歌词大部分是关于爱情或道德方面内容的。14世纪巴勒塔成为意大利复调音乐的重要形式。
B. 在意大利还有一种与巴拉塔形式相近,但内容涉及宗教题材的歌曲“劳达赞歌”(lauda),这种歌曲在13世纪下半叶非常流行,在公共场合演唱,音节式的,赞美圣母马利亚和圣弗兰西斯的事迹。
C. 13世纪西班牙流行一种叫坎蒂加(cantiga)的单声歌曲。现留下的坎蒂加有两类,一类是爱情歌曲的坎蒂加,内容许多都是一个妇人遥望着大海,思念着远离家乡外出作战的爱人。还有一种是宗教歌曲,大部分赞美圣母马利亚,大约有400来首,这类歌曲据说是由热爱诗歌和音乐的国王阿尔方索十世收集。
D. 吟唱诗人历时两百多年,随着骑士阶层的衰落而衰落。13世纪的下半叶,大部分的世俗歌曲歌手和作者已不是骑士阶层,而是来自新兴城镇的市民阶层,他们在各大城镇组成诗人、歌手行会,这种变化标志着中世纪游吟诗人的单声歌曲进入最后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