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案例一:我国明代文人夏完淳5岁知五经,7岁善诗赋词,15岁从军,17岁殉国。德国化学家卡尔·烕特八九岁已能运用六国语言,并通晓数理化学科,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4岁获得博士学位。 案例二: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5岁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已不如从前好了,年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案例三:中国社会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的故事: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孟轲幼年丧父,他家住在墓地附近,孟柯做游戏就学埋葬死人。他母亲怕对孟轲产生不良影响,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居住。孟轲住在集市旁边,又去学商販叫卖。孟母感到这也不是教育孩子的环境,又把家搬到学校旁边住,使孟轲从小就学习礼仪。 案例四: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特尔对智商在130以上的1528名超常儿童进行了历时50年之久(从1921年到1972年)的追踪观察与系统研究,他的结论是,早年智力测验并不能正确地预测晚年工作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的高低并无极大的相关,有成就的人并非都是家长、教师认为非常聪明的人,而是有恒心,做事求好、求精的人。 请结合上述的几个案例,分析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某国有独资公司做法正确的是()。

A. 不设股东会和监事会,只设董事会
B. 董事会有11名董事
C. 董事长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并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D. 董事会全体成员同意,由董事长兼任经理

煤质分析中()是不可避免的。

A. 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过失误差
D. 标准偏差

在Word2007中,提供文档对齐方式有()。

A. 两端对齐
B. 居中
C. 左对齐
D. 右对齐
E. 分散对齐

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中,测其含水率下土样锥入深度,应测()。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