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周武王和殷武王(汤)以武力实现国家政权更替的形式,被后世中国人称为:

A. 汤武变法
B. 汤武禅让
C. 汤武革命
D. 汤武民主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周人的先祖公亶父说:“有民立君,將以利之”,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人民拥立君主,是为了让君主保护和发展自己的利益,为人民谋幸福
B. 人民拥立君主,是为了保护和发展君主的利益,供奉君主及其家人
C. 人民拥立君主,是为了避免君主伤害自己的利益,限制君权
D. 人民拥立君主,是为了让君主贡献自己的利益,为人民服务

《周本纪》载称:帝纣乃囚西伯於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说,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对此段文献,理解有误的是:

A. “弓矢斧钺”象征地方诸侯专征伐的特权
B. 获得“专征伐”特权的诸侯多为诸侯之长,可不必向天子请示而径行对地方诸侯中违法乱纪者问罪处罚。
C. “西伯”的称呼,说明其为统帅殷商王朝西方诸侯的诸侯长,已经取得了和商王平等的法律地位
D. 周人向殷商纳币输诚的行为,是臣服殷商王朝的表现,这是令商纣王“大悦”的主要原因

《周本纪》称: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於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祇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对这段文献,理解有误的是:

A. 这个故事展示出周人治国首重教化的特点
B. 这个故事显示出,当时人们认为,能够在各国间主持正义的君主便是承受天命的君王
C. 这个故事展示出,周人治国礼乐在先,政刑在后的为政次序
D. 这个故事展示出,在周国兴起的时代,天命仍然与民意无甚关系

在《尚书·牧誓》中,周武王罗列了商纣王的一系列罪行,其文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对这段话,理解有误的是:

A. 周武王认为,商纣王最严重的罪名是乾坤颠倒,崇信妇人之言
B. 周武王认为,商纣王不肯亲信任用自己的兄弟宗亲,反而任用那些来自四方邦国的外人,这是严重的罪行
C. 周武王认为,商纣王不肯认真履行对祖宗神灵的祭祀责任,大违亲亲之道,这是严重的罪行
D. 周武王认为,商纣王任用的大夫卿士都是来自四方各国的逃犯,伙同他一起荼毒商朝的民众。他要执行天罚,对这些罪犯进行惩处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