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根据教材观点,刑法的上述规定属于()
A. 法律概念
B. 法律规则
C. 法律原则
D. 法律技术
查看答案
《民事诉讼法》第45条规定:“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二)与办案有利害关系;(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就此条文,下列选项中正确的说法是()
A. 该条文只表达了一个授权性规则
B. 该条文只表达了一个义务性规则
C. 该条文表达了一个权义复合规则
D. 该条文中既有授权性规则,又有义务性规则
关于法律规则,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
A. 一个法律规则就是一项个别性命令
B. 法律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调整,主要是通过法律规则来实现的
C. 与依据法律原则相比,公民依据法律规则可以较容易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
D. 与法律原则相比,法律规则的内容和效力较为清楚明确
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的适用范围广
B. 法律原则比法律规则的稳定性强
C. 在具体案件中是否适用法律原则,比是否适用法律规则要更为清晰
D. 法律规则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解决适用冲突;法律原则则通过利益权衡或价值衡量解决适用冲突
关于法律要素,下列错误的是
A. 《反垄断法》第三十七条:“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这属于义务性规则
B.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这既不属于法律原则,也不属于法律规则
C.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七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参照本条例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机构制定。”这属于委任性规则
D. 《婚姻法》第二十二条:“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这属于确定性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