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为随外出务工父母到某市上学的小学生李同学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条件的主体为( )。

A. 其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
B. 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
C. 其父母工作地人民政府
D. 以上三者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所称未成年是指未满( )周岁的公民。

A. 12
B. 14
C. 16
D. 18

小明自习课的时候与同学说话被学校扣分,班主任王老师把小刚叫到办公室训斥,小刚解释说,老师,今天主要是因为…….王老师更生气了,“每次你都有理由,以后再这样就叫家长!”王老师的做法( )。

A. 恰当,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就要批评
B. 恰当,制定了校规就应该严格执行
C. 不恰当,应该听小刚解释清楚再处理
D. 不恰当,应该杀一儆百在教室里处理

学校安排有多年教龄的王老师和新入职的李老师“师徒结对”,在这个过程中王老师悉心指导,李老师也是主动向王老师请教,经常观摩王老师上课,并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甚至教学语言上都尽量模仿王老师,但教学效果并不佳,其原因是( )。

A. 李老师缺乏自我反思
B. 李老师没有得到专业引领
C. 王老师指导有所保留
D. 王老师的教学示范性不强

班主任马老师了解到班里几名女生因为传话走样在沟通交流方面产生误会,关系紧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马老师设计了“复制不走样”的游戏让存在误会的几名女生参加,游戏结束后一个学生这样写:“虽然是同一句话,但经过五个人的传话后,我听到的已完全变样了,原来传话会引起这么多误解。”下列关于马老师行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马老师注重教书育人
B. 马老师注重方法创新
C. 马老师注重严慈相济
D. 马老师注重循循善诱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