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93年6月出土于河南新郑市金城路中段偏东一侧第二号窖藏坑内的一套编镈,镈身呈( )。

A. 合瓦形
B. 椭圆形
C. 长条形
D. 弧形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河南淅川县仓房乡下寺十号墓内出土的钮钟,共9件。造型、纹饰相同,大小相次。钟体呈( ),舞上有方形钮,钟面有乳钉状枚36个。钟口上弧,钟体内壁有长条形音梁,钟口内唇、两铣夹角和音梁有锉磨痕迹。正鼓部和侧鼓部均能发双音,正鼓音与侧鼓音的音程距离不固定,有二度、三度、四度、十二度等。

A. 椭圆形
B. 圆柱形
C. 合瓦形
D. 正方形

作为(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磬在周代也得到广泛的运用。

A. 民间音乐
B. “金石之声”
C. 仪式音乐
D. “天籁之音”

西周中晚期的磬在制造工艺上已经有很大发展,至( )磬的形制则完全定型。

A. 西汉初期
B. 秦代早年
C. 战国时期
D. 春秋时期

淅川一号春秋晚期墓中有一件石排箫,此器白色,上端齐平,钻有13-圆孔,下端长短相次。值得注意的是管孔的深度与管的实际长度不一致,且采用( )的原理,管孔内径自最长管到最短管依次减小。除残损的管口外,大部分管能吹出乐音。

A. “异径管律”
B. “新法密率”
C. “三分损益律”
D. “五度相生律”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