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到1927年初,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一年。此时正值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莫斯科和整个苏联燎原般发展,国家经济全面开花,市场上商品丰富、品类繁多,商店、饭馆、咖啡馆随处可见。邓小平到中山大学第一天就收到了一大堆日用品,一日三餐也非常丰富。在此期间,邓小平还认真阅读和摘抄了苏联领导人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许多论述。这一段经历对邓小平后来思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一定的启示。邓小平与列宁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有许多相通之处,主要有(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B. 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C. 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D. 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这对我们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启示是( )。
A. 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延续
B. 科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必然的联系
C. 科学社会主义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D. 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 )。
A.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B.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C. 和平发展时期
D. 新经济政策时期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大飞跃是( )。
A.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B.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C. 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D.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