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2012-2013年发生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经济业务资料如下:(1)2012年1月2日,企业管理部门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A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230万元,增值税额为39.1万元,另发生运杂费4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安装设备过程中发生职工薪酬2万元,领用生产用材料10万元。A设备经过安装调试后,于2012年1月22日投入使用,预计使用10年,净残值为6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2)甲公司自行研究开发一项专利技术用于生产产品,与该项专利技术研发情况有关的资料如下:2012年1月1日,该项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在开发阶段,甲公司先后以银行存款支付的开发费用共计280万元,其中满足资本化条件的为150万元。2012年7月1日,开发活动结束,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专利权,用于生产W产品。该项专利权法律规定有效期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直线法摊销。(3)2012年7月15日,甲公司生产车间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B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600万元,增值税额为102万元,另发生保险费8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2012年8月19日,以银行存款支付B设备安装费3万元。B设备于8月25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投入使用。B设备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11万元,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预计总工时为5万小时。9月份B设备实际使用工时为720小时,10月份实际使用工时为800小时,11月份和12月份实际使用工时均为940小时。(4)2012年9月30日,甲公司购入一栋办公楼立即用于出租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购入该办公楼时共支付价款8000万元。2012年12月31日,公允价值为9000万元。2012年年底,甲公司收到3个月的租金合计60万元,应交营业税3万元。(5)2013年9月30日,由于资金紧张,甲公司决定处置办公楼和专利技术,以筹集相关的资金。办公楼处置价款为10000万元,2013年收到租金180万元,2013年办公楼共发生营业税509万元,假定办公楼年末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该专利技术转让款为300万元,发生营业税为15万元。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小题。(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根据资料(5),关于2013年收取租金和处置办公楼业务,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A. 应将处置净损益计入营业外收支
B. 2013年办公楼影响营业利润的金额为671万元
C. 处置办公楼应将2012年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其他业务成本
D. 处置收入通过"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计算分析题: 新华公司和大海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年末均按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假定产品销售价格均不含增值税。2013年度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 (1)1月1日,新华公司以2500万元取得大海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80%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当日,大海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均为3000万元;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总额为3000万元,其中股本1200万元,资本公积900万元,盈余公积200万元,未分配利润700万元。在此之前,新华公司和大海公司为同一集团下的子公司。 (2)3月30日,新华公司向大海公司销售一批A商品,销售价格为500万元,销售成本为300万元,款项尚未收到。至2013年12月31日大海公司将该批A商品全部对外出售,但新华公司仍未收到该笔货款,为此计提坏账准备10万元。 (3)5月1日,新华公司向大海公司销售B产品200件,单位销售价格为10万元,单位销售成本为9万元,款项已于当日收存银行。 大海公司将购入的B商品作为存货入库;至2013年12月31日,大海公司已对外销售B产品40件,单位销售价格为10.3万元;2013年12月31日,对尚未销售的B产品每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2万元。 (4)6月3日,新华公司自大海公司购入C商品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大海公司出售该商品售价为150万元,成本为100万元,新华公司已于当日支付货款。 (5)6月12日,大海公司对外宣告发放上年度现金股利300万元;6月20日,新华公司收到大海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240万元。大海公司2013年度利润表列报的净利润为400万元。 其他资料如下: ①新华公司“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为850万元。 ②新华公司与大海公司的会计年度和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 ③合并报表中编制抵销分录时,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④合并报表中不要求编制与合并现金流量表相关的抵销分录。 ⑤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编制新华公司2013年1月1日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分录。 (2)编制新华公司2013年12月31日合并大海公司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调整相关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不考虑内部交易影响)。 (3)编制新华公司2013年12月31日合并大海公司财务报表的各项相关抵销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下面是一份土地估价技术报告的总述部分(标注"略"的为正常内容)。请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一、估价项目名称××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所涉及的土地使用权价格评估。 二、委托估价方(略) 三、受托估价方(略) 四、估价目的本次土地估价是为××上市公司因股权转让核定土地价值,同时为正在办理的土地抵押提供价格依据。 五、估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3.《城镇土地估价规程》 4.土地估价委托书 5.估价人员实地勘察调查所获取的有关资料 六、估价基准日2005年12月31日 七、估价日期2005年12月30日至2006年1月5日 八、地价定义:待估宗地的价格是在以下设定条件下于2005年12月31日的土地使用权市场价格。其中,开发程度为宗地红线外"六通"和宗地红线内场地平整,用途为商业用地,容积率为3.6,使用年期为商业用地剩余出让年限35年。 九、估价结果:估价人员在对两种估价方法评估结果及相应资料、估价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估价结果如下所示。 评估土地面积:2504.1m2 单位面积地价:4069元/米2 总地价:10189358元 大写:壹仟零壹拾捌万玖仟叁佰伍拾捌元整(人民币) 十、需要特殊说明的事项 (一)假设条件 (1)土地使用者合法拥有土地使用权,并支付有关税费。 (2)估价对象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能满足目前经营的正常进行,保证企业持续发展。 (3)评估基准日的地产市场为公开、平等、自愿的交易市场。 (4)任何有关估价对象的运作方式、程序,符合国家、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 (5)委托方提供的资料属实。 (二)估价结果和估价报告的使用 (1)土地估价报告仅为委托方××公司股权转让核定土地价值提供依据,不能用于其他用途。 (2)在估价报告有效期内,若待估宗地的土地开发条件、规划条件等发生变化,估价结果应做相应调整。 (3)土地估价报告和估价结果的使用权归委托方所有,估价机构对估价结果有解释权。 十一、土地估价师签字 1.土地估价师签字:×××土地估价师资格证书号:××××××××× 2.土地估价师签字:×××土地估价师资格证书号:××××××××× 十二、土地估价机构土地估价机构负责人签字:×××(土地估价机构公章)2006年1月5日 请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从花粉到花生,让人类产生过敏变态反应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变态反应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变态反应”这一术语是儿科医生冯·皮尔凯和贝拉·锡克在20世纪首先提出的。几乎同一时期,“过敏症”使生理学家查尔士·里歇声名远播并荣膺1913年诺贝尔奖。此后多年,变态反应研究始终将过敏视为一种病态或障碍,极少有科学家探询究竟为何存在这种严重而有潜在危险的免疫反应,更不用说免疫系统为什么会以这种方式对貌似无害、却经常充当过敏原的物质作出反应。 上世纪60年代有关多细胞真核寄生物引发免疫反应的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如果受到蠕虫这种寄生虫的感染会导致高含量免疫球蛋白E的生成,而引起变态反应的正是这一抗体。从那时起,有种观点盛行不衰:在进化中,人体为抵御寄生虫,发生变态反应,但却把免疫反应的目标弄错了。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玛吉·普罗菲特在1991年对变态反应作出了一种非主流理论解释。她推测,在进化中,变态反应的形成是为了启动免疫系统,保护我们不受环境毒素(例如有毒的植物化学物质和毒液)的伤害。过敏原在多数人看来是无害的,但有很多事实上就是毒素。所以,与其把变态反应看成对蠕虫目标锁定有误的反应,倒不如视之为一种有益的反应,目的在于防御环境中的有毒物质。 虽然“毒素假设”至今仍不受生物医学界重视,但是其仍有一定合理性。首先,流鼻涕等过敏症状可以理解为身体力求摆脱过敏原的一种尝试,类似于食物和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引起类似的驱逐反应。其次,变态反应往往发生在接触毒素后的几秒钟或几分钟内,与需要一定时间方才显现的蠕虫感染相比,有一定差异。此外,患有过敏症的人常对过敏原变得极度敏感,环境中稍有微量便立即反应。考虑到对细菌和病毒的免疫反应都不能如此灵敏,对蠕虫表现得如此敏感就不是那么令人信服了。最后,充当过敏原的物质多种多样。“蠕虫假设”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么多的物质都能造成变态反应,但“毒素假设”却预料到这些过敏原可能共同具有一种造成伤害的能力。“毒素假设”也无法直接解释面对环境中哪怕是微乎其微的过敏原,肌体为什么有时候会作出如此严重的、潜在致死的过敏反应。 过敏症的多数患者会发现,变态反应可能有益的说法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但是,反应的好处可能类似于疼痛的好处:疼痛固然给人带来不快,但这种不快会帮助我们避开损害我们肌体的环境原,从而使我们更有幸存的可能。这篇文章暗示我们:

A. 变态反应并非对身体一无是处
B. “蠕虫假设”略胜“毒素假设”
C. 有些过敏是可以主动避免的
D. 过敏症的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

不断改革企业管理体制,是适应不同产品结构、人才结构和科技结构,发挥企业各种资源效率的内在要求。D公司近年来在组织机构方面的改革主要有: 1、逐步推行事业部制。为了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要,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与管理效率已势在必行。D公司精心研究和策划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方案,做出了先实行模拟事业部制,而后实行独立事业部制的决定,将厂部的八个职能部门重新合并成八部一室,压缩或分流102名处室人员。这一措施激发了各经营分厂的活力,管理效率得以提高,而厂部的工作则着重于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及协调各经营分厂的经营战略、技术战略等更高层次的决策。 2、生产组织管理从工艺专业化转向产品专业化。早在80年代末期,D公司采用以工艺专业化为核心的生产组织形式,但常常出现如下问题: (1)该种生产组织是跨行政部门的,在各生产工艺环节出现生产进度不一致时,有时难以协调; (2)由于原料品种多,可能会引起原料组织不到位而出现停工待料现象,影响生产效率。D公司对该公司的产品的生产组织进行仔细研究后,发现其主导的三大类产品基本上是相对独立的,没有必要按照生产工艺划分车间,于是打破了原来低效率的工艺专业化生产格局,建立起产品专业化的新体系,一年内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 3、改革科研体制。1991年以前,D公司将研究所集中于总厂,负责全厂的技术开发,由于科研人员远离市场,缺乏市场意识,新产品开发的速度与品种均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针对这一矛盾,D公司做出了把科技人员推向市场的决策,即解散远离市场的集中式新产品开发研究所,而将其转移到相关的经营分厂。这一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表现在: (1)技术开发以市场为导向,消除了科研与生产、销售脱节的弊端; (2)由于有了经济观念,产品开发中的不合理费用得以减少。 4、引进多种经营机制,实行"一厂多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所有制有其各自的优势,国有企业引进多种经营机制、提高自身活力是一种新的尝试,D公司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例如,D公司的传输分厂积极采用横向联合方式进行生产经营,一方面与某省某镇政府合办企业,解决了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土地与厂房和企业富余人员的流向问题;另一方面与香港一家公司组建了合资企业,生产具有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SDH同步数字传输光端机,既获得了必要的资金,又得到了先进的技术。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一厂多制”最合理的理论概括是()。

A. 多种经营体制的互补
B. 合资合作是大势所趋
C. 经营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D. 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微观化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