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下列关于法的指引作用的相关说法,与法理学原理不相符合的是

A. 法一般通过授予权利为人们提供可选择的(不确定性)指引,通过规定义务为人们提供不可选择的、确定性的指引
B. 当事人依法订立合同体现了法的指引作用,法官依法断案则没有体现法的指引作用
C. 提供可选择的(不确定性)指引的法律规范,也能够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明确的指引
D. 法的指引是一种规范性指引,也是一般性指引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我国刑法第257条第1款规定,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该条的第2款规定,第1款规定的犯罪,告诉的才处理(即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的犯罪案件,属于自诉案件,被害人自愿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院不予处理)。小丽是陈某的养女,在22岁时准备与其结识半年的男朋友结婚。陈某以小丽岁数小、与男朋友认识时间太短等为由,不同意两人结婚,并禁止他们来往。从此,陈某只要发现小丽与男朋友来往,就对她拳脚相加,而且不允许她周末外出。小丽忍无可忍,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该法院根据我国《刑法》第257条第1款的规定,判处陈某拘役2个月。根据该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刑法第257条第1款,实际上规定了“禁止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这一不作为义务,它提供的是确定性指引
B. 刑法第257条第2款的规定,对小丽的起诉行为起到了一种确定性的指引作用
C. 该刑法条款只具有规范作用,不具有社会作用
D. 该刑法条款直接发挥的是法的政治统治职能

徐某被何某侮辱后一直寻机报复,某日携带尖刀到何某住所将其刺成重伤。经司法鉴定,徐某作案时辨认和控制能力存在,有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法院审理后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徐某有期徒刑10年。关于该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法官判决直接针对的是徐某的行为,进而发挥了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
B. 法院判决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但未体现评价作用
C. 法院判决认定徐某构成故意伤害罪,主要依据是徐某的内心思想
D. 法院的判决不会对徐某和一般社会成员的内心思想产生影响

法的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标准和尺度,对人们的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以及违法的程度所具有的判断、衡量作用。据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依据法律被评价为违法的行为,一般也是违反道德、体现一定程度“恶”的行为
B. 法的评价是一种带有价值属性的判断
C. 法的评价与其他社会规范的评价相比,具有绝对的客观性和普遍的有效性
D. 法谚云:“法不强人所难”。这说明法的评价标准相对较低

法的预测作用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以及执法和司法机关将作出如何对待。据此,下列各项中的法律现象,没有直接体现法的预测作用的是

A. 面包生产商与面粉供应商签订面粉购销合同后,随即赶往食品批发商处并与其签订了面包购销合同
B. 面粉供应商因面粉涨价欲不履行合同,但考虑会因此而“吃官司”,遂继续履行了合同
C. 某人因赶时间上班而闯红灯,赶到单位后立即从网上搜索《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闯红灯的处罚规定
D. 某人因故意伤害致人重伤,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