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可谓长寿矣。因此经常有人向我询问长寿之道,养生之术。我敬谨答曰:“养生无术是有术。”因此,我首创了三“不”主义: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名闻全国。 我这个三不主义,容易招误会,我现在利用这个机会解释一下。我并不绝对反对适当的体育锻炼。但不要过头。一个人如果天天望长寿如大旱之望云霓,而又绝对相信体育锻炼,则此人心态恐怕有点失常,反不如顺其自然为佳。 至于不挑食,常见有人年才逾不惑,就开始挑食,每到吃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窘态可掬,看了令人失笑。以这种心态而欲求长寿,岂非南辕而北辙! 我个人认为,第三点最为重要。对什么事情都不嘀嘀咕咕,心胸开朗,乐观愉快,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着,有问题则设法解决之,有困难则努力克服之,决不视芝麻绿豆大的窘境如苏迷庐山般大,也决不毫无原则地随遇而安,决不玩世不恭。有这样的心境,焉能不健康长寿?
查看答案
幸福似乎主要是一种内心快乐的状态。不过,它不是一般的快乐,而是非常强烈和深刻的快乐,以至于我们此时此刻会由衷地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思,人生是多么美好。正是因为这样,幸福最直接的体验包含着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肯定评价。感到幸福,也就是感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得到了实现。不管拥有这种体验的时间是多么短暂,这种体验却总是指向人整个一生的,所包含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总体评价。
在现场记录仪视频上传程序中,如果服务器出现问题,需要联系科研所处理。在进度栏中返回的错误代码是()。
A. 300
B. 400
C. 500
D. 600
克隆人、千年虫、互联网……我们触目所见的许多东西都在挑战我们的思维和传统。虽然我们应当有勇气来接受和不断地超越人类的局限,可是并非一切发展都无懈可击。无限制的发展和无限制的挥霍一样的可怕,所以西方科学家生活在隐忧中,对未来的科学又喜又惊,反思科学发展成了他们的日常工作之一。我们或许还可以争辩说,中国人还生活在争取富足的道路上,不必杞人忧天。也许对于生活在科学门槛前面的中国人来说,科学仍然神秘而美丽,明艳照人。
为什么要保护物种和语种?首先在于权利。每一物种都有在地球上生存的权利,每一个小民族都有使用祖先传递给他们的语言的权利,那几乎是他们最重要的特征。其次,这种保护对其他物种,对其他人,对全人类都有好处。文化储藏和积淀在语言中。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储藏在其多样的语种中。一个强健的生态系必然是多样的,反过来这种多样性又可以帮助它适应和安渡环境的变迁。正如同一个愚钝的村妇宁愿牺牲一点便利,也会拒绝将她的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