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背景资料
A公司中标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扩建工程,合同工期10个月,合同价为固定总价,工程主要包括沉淀池和滤池等现浇混凝土水池。拟建水池距现有建(构)筑物最近距离5m,其地下部分最深为3.6m,厂区地下水位在地面下约2.Om。
A公司施工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含有现浇混凝土水池施工方案和基坑施工方案。基坑施工方案包括降水井点设计施工、土方开挖、边坡围护和沉降观测等内容。现浇混凝土水池施工方案包括模板支架设计及安装拆除,钢筋加工,混凝土供应及止水带、预埋件安装等。在报建设方和监理方审批时,被要求增加内容后再报批。
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混凝土供应商未能提供集料的产地证明和有效的碱含量检测报告,被质量监督部门明令停用,造成两周工期损失和两万元的经济损失。
事件二:考虑到外锚施工对现有建(构)筑物的损坏风险,项目部参照以往经验将原基坑施工方案的外锚护坡改为土钉护坡,实施后发生部分护坡滑裂事故。
事件三:在确认施工区域地下水位普遍上升后,设计单位重新进行抗浮验算,在新建池体增设了配重结构,增加了工作量。
问题:
1.补充现浇混凝土水池施工方案的内容。
2.就事件一中的工期和经济损失,A公司可向建设方或混凝土供应商提出索赔吗?为什么?
3.分析并指出事件二在技术决策方面存在的问题。
4.事件三增加工作量能否索赔?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背景资料:
某中型水泥厂采用EPC/交钥匙总承包的方式进行公开招标,并在相关媒体发布了招标公告和资格预审公告。公告中明确说明了承包商提供的资料,工程概况,投标人需提供的标书费用、押金、投标保函的要求,投标人获取和送达标书的方式、地点和起止时间,开标日期、时间和地点。
共有A.B.c.D.E五家总承包商通过了资格预审,并按规定时间完成了标书购买、投标书编制和投标。然而D公司投标时未办理投标保函;开标后,评委发现C公司标书中所附的施工资质复印件与预审时提交的资质证书不一致,由施工总承包一级变成施工总承包二级,经核实复印件的二级资质证书是C公司真实的施工资质。在评标过程中,建设单位拟选定的单位未被专家采纳,最后采用无记名投票选定A公司中标,并于次日签订了总承包合同。
工程开工后,建设单位将一台进口设备交A公司项目部保管,项目部为了节约开支,将设备放在了钢材库,由材料员代为临时看管。在设备安装时,发现其进口设备有很深的机械损伤,严重影响设备质量,因无法确定损坏原因,由该项目部负责进行了处理。
问题:
1.EPC/交钥匙总承包模式包括哪些内容?
2.五家投标商中有无被取消资格者,并说明理由。
3.项目部将进口设备放在钢材库由材料员代管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4.设备损伤可能是哪些环节上造成的?项目部在工程设备管理上有哪些环节失控?

试题五
某市有一大型历史文化馆需从现有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迁出。经相关部门批准,需选址新建一座现代化的文化馆,建筑面积为7~8 hm2。建设单位对新文化馆的要求:拥有展览厅、多功能厅、报告厅和较大的库房,不能靠近易燃易爆地区,交通便利,便于市民前往,并要求场地干燥。该市已有一座国家级同类文化设施位于城市的东部。
试分析: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该大型博物馆的要求和基本情况及选址的基本原则,在选址时应考虑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背景资料
A公司中标承建某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新建构筑物包括沉淀池、曝气池及进水泵房,其中沉淀池采用预制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池体直径为40m,池壁高6m,设计水深4.5m。
鉴于运行管理因素,在沉淀池施工前,建设单位将预制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变更为现浇无粘结预应力结构,并与施工单位签订了变更协议。
项目部重新编制了施工方案,列出池壁施工主要工序:①安装模板;②绑扎钢筋;③浇筑混凝土;④安装预应力筋;⑤张拉预应力。同时,明确了各工序的施工技术措施,方案中还包括满水试验。
项目部造价管理部门重新校对工程量清单,并对底板、池壁、无粘结预应力三个项目的综合单价及主要的措施费进行调整后报建设单位。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预应力张拉作业时平台突然失稳,一名张拉作业人员从平台上坠落到地面摔成重伤;项目部及时上报A公司并参与事故调查,查清事故原因后,继续进行张拉施工。
问题:
1.将背景资料中工序按常规流程进行排序(用序号排列)。
2.沉淀池满水试验的浸湿面积由哪些部分组成(不需计算)?
3.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变更后的沉淀池底板、池壁、预应力的综合单价分别应如何确定?
4.沉淀池施工的措施费项目应如何调整?
5.根据有关事故处理原则,继续张拉施工前还应做好哪些工作?

背景资料:
某大型顶进箱涵工程为三孔箱涵,箱涵总跨度22m,高5m,总长度33.66m,均分三节,需穿越5条既有铁路站场线;采用钢板桩后背,箱涵前设钢刃脚,箱涵顶板上表面位于地面下0.6m,箱涵穿越处有一条自来水管需保护。地下水位于地面下3m。箱涵预制工作坑土质为亚黏土,采用放坡开挖和轻型井点降水。
项目部编制了轨道加固方案,采用轨束梁加固线路,以保障列车按正常速度行驶;制定了顶进时对桥(涵)体各部位的测量监控方案,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按原进度计划,箱涵顶进在雨期前施工完成。开工后,由于工作坑施工缓慢,进度严重拖后。预制箱涵达到设计强度并已完成现场线路加固后,顶进施工已进入雨期。项目部加强了降排水工作后开始顶进施工。为抢进度保工期,采用轮式装载机直接开入箱涵孔内铲挖开挖面土体,控制开挖面坡度为1:0.65,钢刃脚进土50ram根据土质确定挖土进尺为0.5m,并且在列车运行过程中连续顶进。
箱涵顶进接近正常运营的第一条线路时,遇一场大雨。第二天,正在进行顶进施工时,开挖面坍塌,造成了安全事故。
问题:
1.本工程工作坑降水井宜如何布置?根据背景资料,在顶进作业前应做哪些降排水
工作?
2.箱涵穿越自来水管线时可采用哪些保护方法?
3.指出项目部编制的轨道加固与测量监控方案及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写出正确作法。
4.结合项目部进度控制中的问题指出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5.指出加固方案和顶进施工中存在的引起列车颠覆的隐患。
6.依据背景资料分析开挖面坍塌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