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案例分析三:
林某于2002年入伍。其间因公致残,《革命伤残军人证》证明林某为三等乙级残疾(套改后为八级),在市民政局换发的《革命伤残军人证》里同样写着三等乙级残疾。2005 年林某退伍后回乡,由县民政局负责安排在县棉织厂工作,并签了为期三年的合同。2009年11月10日,县棉织厂发出通知,称林某的劳动合同至2009年12月11日到期,要他办理终止合同手续。2011年9月,因县棉织厂改制,林某领了一笔自谋职业安置费后,不仅再也没有享受过伤残军人应享受的待遇,而且也没有得到企业主管部门的妥善安置。当林某到县棉织厂原主管劳动部门反映情况时却得到了这样的解释一“妥善安置”并非一定要安排一个新的工作。按照县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伤残职工在办理终止合同时,除了安置费外还可以领到一笔伤残补助金;但有个前提,是否伤残及等级得由劳动部门加以鉴定,部队及民政部门发的《革命伤残军人证》不能作为凭证。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林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对于这些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机械性肠梗阻

A. 阵发性绞痛
B. 持续性胀痛
C. 持续性绞痛
D. 阵发性钻顶样痛
E. 刀割样腹痛

案例分析一:
小亮今年读小学三年级,父母一年前因为感情破裂而离婚,小亮被判给母亲张女士抚养。母亲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小亮身上,所以对小亮的管教非常严厉,小亮稍微做错一点事情,张女士就对其严加斥责,渐渐地,对小亮的打骂成为家常便饭。最近,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张女士面临下岗的威胁,而小亮的父亲则因为经商失败,开始拖延支付抚养费用。学校班主任老师发现小亮在学校里也开始对同班同挚使用暴力,并且经常撒谎、不交作业。作为学校的社会工作者,班主任要求你为小亮提供服务。
问题:
1.结合案例说明儿童的需要有哪些?
2.在上述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3.针对小亮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方案设计二:
如果你是一位妇女社会工作者,请你为某写字楼因追求高生活目标而身心疲惫的白领女性们设计一个小组工作方案。

案例分析三:
姜宝,男,1983年6月出生,技校毕业,赋闲在家,非常渴望找到工作。但由于其智力水平有限,性格内向、不善言语,一旦有了就业机会也经常因面试时无法从容应对考官的提问而被淘汰。他平时很少出门与朋友来往,社交圈比较狭小,除了偶尔在家看球赛、打游戏机之外并无太多兴趣爱好。姜宝为人忠厚老实、做事勤恳踏实,但碰到困难就会失去耐心与信心;有时脾气倔强、态度固执,常因琐事与父母发生争吵。
问题:
1.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2.试析上述案例中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
3.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服务目标与计划。

答案查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