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周代司法诉讼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八辟”中的“故”指天王已故五服内亲属的故人
B. “八辟”中的“亲”指天王五服内亲属
C. “八辟”中的“勤”指勤勉王事憔悴事国者
D. “八辟”中的“宾”指前朝天子之后,即所谓“不臣者”“三恪”等特殊贵族
下列关于周代司法诉讼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吕刑》说“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这里的“五过”指在适用赎罚仍存疑窦时,从宽赦宥嫌犯
B. “五听”是周代诉讼中总结的审理技巧,分别是“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这里的“听”是“审理”“观察”“审察”之意,其要旨是观察两造在陈述案情时的表情五官反应,如有烦乱不安之态,则必有理屈伪饰之情
C. “三刺”是周代形成的诉讼程序,指遇到重大疑难案件时,由司法机关分别咨询群臣、群吏和国人的意见,以之作为量刑的参考
D. “肺石”和“路鼓”制度是密切相关的两个制度,专门用以处理民间冤假错案。民间有冤情者,可经肺石和路鼓程序,自地方到中央逐级反映,直至呈送天子案头
下列关于“象巍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象巍是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其特征是两个相对耸立的楼台,因楼台间有巨大的缺口,故又称“阙”
B. 象巍一般竖立在议政宫殿外,又称为“观”,意思是“可观教化”,每年正月,会有专职官吏将国家法律悬挂在象巍上,以供人民观摩学习,称为“象巍悬法”
C. “象巍”制度的存在,说明古代的法律并非是完全秘密的,而是有限度公开的
D. 象巍制度的存在,说明周代的法律宣传教育工作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足可保障社会公众充分了解法律的内容,从而遵纪守法,谨守礼制
关于周代“议事以制”的司法传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议事以制”指贵族在审判时并不完全依照既定法典,而是根据案情和众贵族官僚的意见随时加以折中损益后裁断案件
B. “议事以制”指贵族在审判时充分尊重专业司法官员的意见,听其遵照旧制先例裁断案件
C. “议事以制”现象是周代贵族垄断立法权、法律解释权、司法权的证明,说明周代司法诉讼中存在贵族阶级的专断和恣意地立法、释法、用法的空间
D. “议事以制”传统的存在,便利了周代贵族在裁断案件时上下其手,同时也令其裁断案件更加灵活,并不完全拘泥于既成法典和惯例,从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法律制度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