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西周法官在审判中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方式称为()

A. 五过
B. 五听
C. 五行
D. 九刑

查看答案
更多问题

“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即观察其面部表情的变化。这就是“五听”制度中的()

A. 辞听
B. 色听
C. 气听
D. 耳听

吕候制定《吕刑》时任周王朝的()

A. 太尉
B. 廷尉
C. 御史大夫
D. 司寇

《汉书·陈宠传》就西周礼刑关系描述说:“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关于西周礼刑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年司法考试卷一第15题)

A. 周礼分为五礼,核心在于“亲亲”“尊尊”,规定了政治关系的等级
B. 西周时期五刑,即墨、劓、剕(刖)、宫、大辟,适用于庶民而不适用于贵族
C. “礼”不具备法的性质,缺乏国家强制性,需要“刑”作为补充
D. 违礼即违法,在维护统治的手段上“礼”“刑”二者缺一不可

西周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民事契约关系的发展。《周礼》载:“听买卖以质剂”。汉代学者郑玄解读西周买卖契约形式:“大市谓人民、牛马之属,用长券;小市为兵器、珍异之物,用短券。”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年司法考试卷一第15题)

A. 长券为“质”,短券为“剂”
B. “质”由买卖双方自制,“剂”由官府制作
C. 契约达成后,交“质人”专门管理
D. 买卖契约也可采用“傅别”形式

答案查题题库